正文

小学略说 (12)

国学修养 大师谈 作者:章太炎 陈柱


《集韵》所收古音,比《广韵》为多。《经典释文》所无之字音,《集韵》时有之。如天,一音他前切,一音铁因切。马,一音莫下切,一音满补切。下,一音胡雅切,一音后五切。在唐以前之韵书都无此音。意者丁度等撰《集韵》时,已于《诗经》、《楚辞》中悟得此理,故本音之说,虽发自陈第,而《广韵》、《集韵》已作骅骝之开道。是故求古韵,须知其音读原本如此,非随意改读,牵强迁就。《易》、《诗》、《老子》、《楚辞》如此,后汉六朝之韵文亦如此。

唐杜、韩之诗,有意摹古,未必悉合《唐韵》。杜诗于入声韵每随意用之。韩则有意用古。其用韵或别有所本,亦未可知。古代韵书今仅存一《广韵》矣。魏晋六朝之韵书,如李登《声类》、吕静《韵集》,悉不可见。意者唐人摹古拟古诸作,乃就古人所用之韵而仿为之,必非《唐韵》亦如此也。自天宝以后,声音略有变动。白乐天用当时方音入诗,如《琵琶行》以住、部、妒、污、数、度、故、妇为韵,上去不分,非古非今。此音晚唐长安之音,妇、亩、富等字,皆转入语、虞、姥、御、遇、暮诸韵,观慧琳《一切经音义》可知。

唐韵分合,晚唐人已不甚知,宋人更不知之。宋人作诗,入声随意混用,词则常以方音协之。北宋人词,侵、覃与真、寒不混,而南宋人词则混用不分矣。须知侵、覃闭口音,以半摩字收之,真、寒不闭口,以半那字收之。今交、广人尚能分别。此其故,当系金元入据中原之后,胡人发音不准,华人渐与同化,而交、广僻在岭南,尚能保存古音。今江河之域,三山二音不分,两广人闻之,必嗤为讹音,而在唐时或已有此等读法。是故唐人有嘲人语不正诗,以其因、阴混用,不分闭口不闭口也。

日人读我国之音,有吴音、汉音之别。吴音指金陵音,汉音指长安音。听其所读汉音,实与山西西部、陕西东部略近。吾人今读江与阳通,江西人读江为龚,发声时口腔弯窿,与东音相近。阳韵日本汉音读阳若遥,章读如宵,张读如敲,正与山、陕人方音相似,此盖唐人音读本如此也。

欲明音韵,今音当以《广韵》为主;古韵以《诗经》为主,其次则《易》赞、《楚辞》以及周秦人之韵文。顾亭林初欲明古音以读《诗经》,其结果反以《诗经》明古音。诗即歌曲,被之管弦,用韵自不能不正,故最为可据。陈第《毛诗考》未分部,顾氏分十部,仍以《广韵》之目为韵标。因《广韵》虽系一时之音,尚有酌古准今之功。有今韵合而古韵分者,《广韵》亦分之;有今韵分而古韵合者,《广韵》亦分之。如支、脂、之为一类,唐后不分,而六朝人分之。东、冬、钟、江为一类,江韵古音与东、冬、钟相同,所以归为一类。然冬韵古音,昔人皆认为与东相近。孔巽轩则以为冬古音与东钟大殊,而与侵最近;严铁桥更谓冬即侵也,不应分为二类。要之,冬侵相近,其说是也。至于取《广韵》部目以标古韵,本无不合。亦有人不喜用《广韵》部目者,如张成孙《说文谐声谱》,以《诗》中先出之字建首是也。要知用一字标韵,原不过取其声势大概如此,今不用《广韵》标目而用他字,其所以为愈者何在?阮芸台元不知韵学,以为张氏之书,一扫千古之障,其实韵目只取其收声耳。戴东原深知此理,故《声类表》取喉音字标目,如东以翁、阳以央,则颇合音理矣。是故废《广韵》之谱而自立韵标,只有戴法可取。

戴氏不但明韵学,且明于音理。欲明韵学,当以《诗经》之用韵仔细比勘,视其今古分合之理。欲明音理,当知分韵虽如此之多,而彼此有衔接关系。古人用韵,并非各部绝不相通,于相通处可悟其衔接。吾人若细以口齿辨之,识其衔接之故,则可悟阴阳对转之理、弇侈旁通之法矣。对转之理,戴氏发明之,孔氏完成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