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6)

马尔克斯传 作者:萨尔迪瓦尔(Saldivar, Dasso)


何塞·罗萨里奥·杜兰是步入繁荣的阿拉卡塔卡镇的又一位大人物。这位铁了心的自由派与尼古拉斯·马尔克斯一起领导阿拉卡塔卡的自由派运动达半个世纪。两人都好打抱不平,甚至力图在1928年香蕉工人的罢工中进行斡旋。他俩一直是朋友,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外祖父落脚此镇,杜兰帮忙最多。他给予各种支持,直到马尔克斯上校得以定居这里当银匠和省级税务官,后来改任镇政府出纳为止。

其他打过仗的老兵也在阿拉卡塔卡找到了栖身之所,务农或者当工匠,几乎全都同时在镇上担任行政职务,尽管战争留下了痕迹并且有的是自由派有的是保守派,他们却亲密无间,都是优秀的居民,尤其是在等待中亲如兄弟。他们后半生一星期一星期地徒劳地等待着战争结束时政府许诺给他们退伍年金,全都成了“没有人给他们写信的上校们”,大多数在寂寞难耐的孤独与贫困中死去——可以想像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的人物的结局。所以,在他们成为他笔下的人物老早以前,作家先是在童年而后在50年代初游历这一地区的时候,早就做了这场悲剧的惊异的目击者。在那次游历中,作家看到他的故乡变为“一个尘土飞扬的寂静的处处是死人的村庄”,“年迈的上校们正在后院最后一株香蕉树下死去”。

当地上流社会最显著的一点无疑是衣着。男子身穿灯笼裤、领子和袖口浆过的衬衫、坎肩,系着领带,头戴宽檐毡帽,脚穿带防尘层的皮鞋。女人穿连衣裙和高跟皮鞋,打着阳伞,再讲究一点儿的戴宽檐帽。裹着这些与热带气候不相适宜的服装的人们周末常开晚会,在晚会上他们伴着歌谣跳环舞、对舞、华尔兹和帕西略,或者朗诵时兴的文学作品的片断。

马尔克斯与伊瓜兰一家所处的阿拉卡塔卡上流阶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氛围,后来被加西亚·马尔克斯几乎原原本本地搬进了小说,尤其是《百年孤独》中。小说里整个马孔多社会必须模仿的布恩迪亚一家,便是马尔克斯一家的对应。

和马孔多一样,阿拉卡塔卡上流阶层的另一边是本地与外来的平民百姓。在《枯枝败叶》的前言里,加西亚·马尔克斯激情满怀地精确描述了那一大堆正在发酵的东西是:“由其他地方的人类渣滓和物质垃圾组成的杂乱的、喧嚣的‘枯枝败叶’,是那场愈来愈遥远、愈来愈令人难以置信的内战的遗物。”这些“枯枝败叶”“臭气熏天,既有皮肤分泌出的汗臭,又有悄悄死去的人的邪味儿”。并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香蕉公司就把多次浩劫以后余下的瓦砾统统抛到镇上”。

他所涉及的年份正如一篇序言所讲的是1909年,即马尔克斯和伊瓜兰一家来此的前一年。从这年起,阿拉卡塔卡的世界主义及其以风俗的聚集与风气的颓废最为明显的所有的后果开始巩固。火车继续将秉性和国籍多种多样的人们越来越多地抛向这里,他们带着妻子和情妇、羊、猪、骡、鸡、箱子、轻便床、小口大肚瓶和炒菜锅,有人甚至带着祖先的骨殖。就连吉卜赛人那一年也出现在这里,支起帐篷出售商品,其中既奇异又为人们所需的东西,就是他们在圣玛尔塔港联合果品公司的船上买来的冰块。手风琴这种祖籍欧洲、19世纪末传入哥伦比亚的乐器,也出现在塔德罗兄弟百货商店,因为它神奇的演奏家弗朗西斯科·莫斯科特(人称好汉弗朗西斯科)据说就是在阿拉卡塔卡结束了他在这一带的流浪奔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