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仅见的灵魂(6)

青苍 作者:耿立


裴斯泰洛奇出生在当时欧洲的贫困山区小国瑞士,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传教士的孙子,从小就被教育如何用真诚、善良的心去无私地爱人们。裴斯泰洛奇一生都在教会孤儿院工作,处境属于下层人,但他有一颗伟大的、慈爱的心。他自述道:“我一直充当一位受冷落的、意志薄弱的初级教师,推着一辆只载着一些基本常识的书籍、空荡荡的独轮车,却意外地投身一项事业,包括创办一所孤儿院、一所教师学院和一所寄宿学校。做这些事情第一年就需要一大笔钱,可是即使是这笔钱的十分之一,我也难以弄到。”可是,就是这位地位不如牧童、形似乞丐的人,因循着对事业的炙热追求,竟使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这个人口寡少、产业落后、政治黑暗的山区小国瑞士,一跃成为全欧享有盛誉的超级教育大国,引起各国教育专家和高层政要人士云集瑞士,观摩取经,俨然如世人顶礼朝拜的“圣城麦加”。

裴斯泰洛奇在战乱和贫困的社会底层,专门照顾那些失去父母抚育和家庭温暖的孤儿、弃儿、病儿、弱儿,这群乞丐儿童和流浪儿童是无法与那些上流社会人士的子女相比较的。他描绘他所收养的儿童的情景:“大多数身体有缺陷,很多人有慢性皮肤病,使他们步履不便,或是头上长疮,或是衣裳褴褛,满身虱子。很多孩子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目光无力,有的不知羞耻,习于伪善和欺骗;另一些孩子为不幸所折磨,变成猜疑、胆怯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缺乏感情。”裴斯泰洛奇对这些被社会所抛弃,为常人所避而远之的孩子,抱持着极大的怜悯和同情,他是这些苦儿的奴隶和牛马。

裴斯泰洛奇说:“即使最贫困和最被人遗弃的孩子,上帝也寄予了天赋的才能——在孩子粗笨害羞和显然无能的背后,蕴藏着最优秀的才华、最珍贵的能力。在这些可怜的孩子接受真诚的爱心教育中,显著的天赋才能真正地表现出来。”

你可以说在上帝的引导下,裴斯泰洛奇把爱不仅仅当做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做人的准则。他对苦儿的教育涌现出无比的狂热,这样的工作远非一般的教育家和政治家所能比拟。他不仅站在课堂前授课,更给以孩子们心灵的培养和人格的启发。他说:“是我用双手来满足他们身体和心灵的繁多要求,他们都直接从我这里得到帮助、安慰和教益,他们的双手被我握着,我的眼睛凝视着他们的眼睛,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他们忘却了外部世界,只知道和我在一起。因为我总是和他们在一起,我们分享所有的食物和饮料,就是同甘共苦。我没有家庭,没有朋友,也没有人,除了他们,什么也没有。他们生病时,我在他们身边,他们健康时,我也在他们身边。他们睡觉时,我还在他们身边。我最后一个睡觉,第一个起床。在寝室里,我们一起祈祷,根据他们的提问,解答所有问题,直到他们睡觉。我的目的在于,使他们过着共同的新生活,产生新的力量,在孩子们中间唤起兄弟般的友谊。使他们成为热诚、公正、亲切、善良的人。总之,我们必须遵守耶稣的明言‘先洗净内心,外表就洁净了’。”裴斯泰洛奇躺在孩子们中间,也许表面上他贴近尘世,但那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在黑暗的夜里,裴斯泰洛奇像一束星光,让大家感到上帝的怀抱是如此地可接近可依靠。

先洗净内心,外表就干净了!洗净内心,虔诚地爱这个尘世的弱者和苦者,没有丝毫的私利和贪欲,把受教育的权利给那些底层者,想想这比经书里诵读终生、在教堂里祈祷终生都难,因为这里面充满着苦难和不堪,而现在环顾我们身边,多是外面光鲜、内在龌龊的人,有的所谓的慈善,也许可以大把掷钱扶贫办学校,但苦难与不幸还是外人的、他者的,而他的身和心却是置之度外,他们的爱只是镜头下、仪式上的捐赠和施舍,也许内在是一种沽名的技巧。真正的爱是把他者的不幸化为自己的肉身。爱,只有在苦难和拯救中才有意义,才能让尘世的人看到上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