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形势迅速发生变化。熙宁三年(1070年)三月、四月,御史被大规模整肃。接着倒霉的是王安石的两个朋友,他们曾经帮他得到权势,王安石也是倚为声援的。高俊、暴躁、健谈的孙觉也是东坡终身的好友,他曾向王安石发动论争。王安石列举公元前12世纪周代曾借钱给人民,利息百分之二十五,孙觉反对此说。王安石还想要他支持,刚好京师附近有人传闻贷款“抑配”给农民,皇帝下令调查,王安石就派他出去。孙觉回来,老实报告有强摊的现象,王安石说他出卖朋友,于是孙觉被免职了。更重要的是“美髯公”吕公著的案件。吕公著是宰相之子,学问渊博,却不爱说话。早年王安石和他同享科名,同被学人所推重。吕公著曾帮助王安石升迁,于是王安石派他担任御史中丞。现在吕公著上书给皇帝,这让王安石很不舒服,信中说:“昔日之所谓贤者,今皆以此举为非,岂昔贤而今皆不肖乎?”王安石亲拟解职令,用字措辞流露出他多变的性格。王安石和他交好的时候,曾经对皇帝说:“吕公著的才华足以担任良相。”如今却把吕公著比为尧舜时代的“四凶”之一。
同月,王安石任命了两个声名狼藉的人物代替他所罢免的御史,使以前崇拜他的人更加不齿。他派李定担任“知谏院”一职,台谏哗然。李定没有考中科举,也没有其他为官资历,还曾隐瞒母亲的死讯,不服母丧。这在中国人眼中,是情同野兽之行为。王安石提升他,只因李定来自乡野,曾说百姓“尽乐”青苗。王安石把他带到皇帝面前,亲自报告,御史们义愤填膺。同时,王安石擢升姻亲谢景温为侍御史。为了升迁,谢景温曾把妹妹嫁给王安石的兄弟。三位监察御史拒颁这两人的任命状,因而都被免职。其他御史提出异议,张戬请求朝廷将三位御史官复原职,罢免李定和支持王安石的吕惠卿。张戬到中书省递表状,发现王安石态度很奇怪。王安石听了张戬的话,一言不发,用扇子遮脸大笑。
张戬说:“我知道你笑我愚蠢。不过你该明白,百姓中笑你的人更多。”
同时倒霉的重要人物是宋代理学名家,“二程”之长程颢。变法初期,程颢曾经和王安石密切合作。现在,他也到中书省对王安石抗议此案。王安石读罢他的折子,怒不可遏。这位理学家意味深长地说:“朋友,我们争的不是私事或家务,是讨论国家大事。我们能不能平心静气谈一谈?”以儒家的标准来看,王安石觉得很丢脸也很难为情。
一个月光景,整肃御史的工作就宣告完成。连同去年被免职的御史,去职的人达到十四个,十一位是御史台的人,三位是宫中的谏官。司马光向皇上痛陈利害,说只有王安石、曾布、吕惠卿拥护新法,整个朝廷都反对他们。“陛下要靠这三个人组织朝廷,治理国家吗?”韩琦与张方平二月去职,司马光拒绝担任枢密副使,当月就被贬官,范镇已愤怒离京。九月,原本犹疑不决、曾偏爱新政的赵抃也决心辞官。他指出“青苗使者于体为小,而禁近耳目之臣用舍为大”。几个月之后,认命、沉着、曾把王安石得势归于“天意”的老臣曾公亮也以老病为由提出辞呈,其实他是被批评者的炮火轰走的。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王安石正式拜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居群臣之首,地位不可动摇。次年七月,欧阳修辞去一切官职,闲居归隐。
此时,苏东坡写了他那封著名的万言书,打算挂冠而去。他曾和司马光、范镇并肩作战,司马光和范镇都已一怒而去。范镇后来和苏东坡有亲戚关系,曾在前两位皇帝手下任职中书省。他外貌肥胖温和,内心却坚如磐石。他在辞呈中说:“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皇帝上朝的时候把范的辞呈拿给王安石看,王安石面孔铁青。当时站在附近的人都看到他手握辞呈,气得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