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制扭曲,城市化扭曲(4)

政府的本分Ⅱ 作者:姚中秋


由此,土地增值的收益先落入政府手中。政府控股的那些城市投资公司的资本金就来自这些土地收益,而这些收益本来应当属于城市房屋原来的所有者或者土地所有者。因此,土地储备过程是一次财富的大规模转移过程,社会中低收入人群本来可以获得的收益被剥夺了。

更进一步,为了保持城市在空间上不断扩张的趋势,政府倾向于通过各种手段人为地推动房价持续上涨。房价持续上涨的过程,当然也是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过程。在当今城市,房屋恐怕是贫富差距的主要制造因素。房价上涨越快,城市内部贫富差距以及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财富的差距也就会越大。

总之,在土地财政驱动下展开的城市化过程是一个单纯的物质增长过程,对于人的幸福来说至关重要的其他所有价值都被这个规模空前、似乎无人能够阻挡的城市化过程撞倒、压碎。当代中国的城市是华丽的,但也是混乱的,并且充满了危险。

只有土地的城市化

《中国经营报》最近一篇报道的标题是《“只有土地”的开发区》。我想,“只有土地”不仅是中国众多开发区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过去十几年来所发生的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这方面的最新实例是重庆的户籍改革。有专家赞扬说,这是中国城市化的大手笔。据说,在十年内,将有1000万重庆农民变成市民,这让他们成为城镇户籍人口。人们对此高声赞扬,赞扬基于如下理由:农民由此可以享有目前城镇户籍人口可以享有的福利。

因此,重庆户籍改革的实质是土地换户籍:农民交出土地,包括承包地和宅基地,换取一个城镇户口,由此似乎可以享有城镇居民可以享有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农民享有这种福利,必须以改变户籍为前提吗?政府为什么不能向生活在农村的居民提供均等的福利?难道农民不是公民吗?

我绝不反对城市化。一个农民,如果已经进城长期打工或经商,政府——不论哪个地方的政府,就应当让他获得城镇户籍,至于他的土地如何处理,当然可以进行讨论,最好的办法是允许土地交易。但是,农民如果本身并没有迁移,没有改变其工作形态,尤其重要的是,农民如果不愿意改变其生活形态,那么,政府要求他们在若干年内变成市民,就等于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农民。有一家严肃的学术网站用了这么一个标题来形容重庆的户籍改革:“把千万农民赶进城”。的确,重庆的户籍改革就是一场赶农民进城的运动。

重庆发动这场城市化运动为的是什么?答案显而易见:为了土地。重庆市方面明白地说出了这一点:整个户籍改革需要投入1 200亿元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民退出的宅基地、承包地的交易,政府将通过整治流转获取土地收益,用以支付农民退地赔偿金及户籍制度改革的部分配套资金。同时,农民自己也必须拿出部分补偿金,用来缴纳社保和医保费用。当然,重庆市各级政府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土地收益,决不会只有1 200亿元,几倍于此的收益,恐怕就不是农民可以过问了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