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终兵器:弓》(4)

电影狙击历史 作者:上林


二十九日,皇太极率大军到达南汉山城西门,在此之前,多铎等人已经三次击退来援朝军,并且两次把出城朝军杀了回去。第二天,皇太极派人率兵登上王京城墙,在城内大肆劫掠,朝鲜王京陷落,南汉山城声援断绝。

其实,早在多铎围城的时候,双方就开始了谈判,清朝的要求很简单,主动称臣,出城投降才有可能议和。这种亡国之辱让朝鲜君臣难以接受,谈判进展不大。皇太极占尽主动,也不急着攻城,南汉山城易守难攻,他派人催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王火速运红衣大炮往南汉山城赶。电影中双方用弓箭互相招呼,而在真实的历史上,火器已经在这场战争中唱了主角。

红衣大炮轰山城,朝鲜国王伏地称臣

崇德元年(1637)正月初四,三王携火炮抵达汉城,初十,左翼军多尔衮、豪格也抵达城下。皇太极遂决定先攻下江华以为要挟,下令伐木赶造小船80艘。正月二十二日,多尔衮率兵攻岛。先以大炮临江齐发,当时朝鲜约有战船百余艘,列为两翼,但清军的舟师从中冲入,红衣大炮连发,再加上清军小船的灵活机动,朝军战船遂溃散逃逸。多尔衮登陆江华岛后,朝鲜虽有步兵千余,但均望风披靡,甚至有大臣在接阵之前即引燃大量火药自杀,导致门楼均被炸飞,岛城陷落,李倧的王妃和两个儿子做了俘虏。曾经的“旱鸭子”终于取得了一次海上大捷,而由汉兵所引进的西洋火炮以及造船技术,应是其得以大获全胜的关键。

清军还架起红衣大炮轰击南汉山城,这些大炮的吨位均达几千斤,其炮车往往需用12头牛拖曳,轰塌山城多处城墙。李倧终于明白了“夷狄”的学习能力,惊呼:“自古胡兵不习炮事,而今番则马、步、矢、炮,无不皆备……中原虽有大炮,而未闻坏城,今始见之。”

一月二十八日,皇太极致书李倧,正式向朝鲜提出将朝鲜纳为藩属之国的要求——朝鲜奉清朝正朔,断绝与明朝的关系;朝鲜送世子及王宫百官之子到沈阳当人质;朝鲜应贡献“岁币”等等。李倧似乎只剩下这一条路可走,答应了皇太极的要求。

一月三十日,英俄尔岱和马福塔来到南汉山城外,催促李倧出城投降。李倧穿着蓝衣、骑白马,尽去国王仪仗,只带了50名侍从,和王世子从西门出城。文武百官在门内捶胸痛哭。很快,数百清军骑兵疾驰而来,是所谓的迎接队伍。英俄尔岱还安慰李倧,说:“两国为一家,有什么担心的?”离城五里,李倧就下马步行而前,到受降仪式现场,皇太极率李倧及其文武群臣拜天,然后皇太极归座,李倧伏地请罪,并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皇太极安排李倧在左面下首第一个坐定,放出在江华岛被俘的王妃及王子,亲人相见,抱头痛哭。

有意思的是,现今被韩国引为骄傲的射箭在当时还带给了李倧耻辱。在宴席间,清人宣称各自展示自己所长,强迫文弱的仁祖及一班文臣比试射艺,结果朝鲜人五射均不中,又一次遭到清人的讽刺和羞辱。

受降仪式结束后,皇太极命朝鲜君臣还都,李倧的世子因为要去沈阳当人质,被留在清军大营。李倧回汉城的路上,整个行程都在清军的监视之下。几天后,皇太极撤兵北归,李倧出城十里外跪送。

至此,朝鲜由明朝的藩属转变为清朝的藩属,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始告正式成立。但是,由于这种关系建立在武力征服的基础之上,加上两次战争对朝鲜的破坏,使得朝鲜在文化心态上对清朝更增反感。满族入关以后,对朝鲜逐渐改变为笼络和怀柔的政策,比方说主动放归人质,多次减免岁币等。但两国之间的心结直到清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明朝永不可能复国后才解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