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 在英国国土上最英国的女人(12)

伊丽莎白女王 作者:艾莉森·威尔


到了十一月二十八日这天,伊丽莎白女王再度由上千随行人员陪同,移驾到伦敦塔中的房间。一般而言,在加冕仪式当天有许多传统要遵循,但她选择了与传统登基仪式不同的路径,她出现时身穿豪华的紫色天鹅绒服装,脖子上搭配奢华的围巾,然后在人潮拥挤的伦敦街头,走上那新铺好的、装饰着许多旗帜的街道,来到克里波门与伦敦塔丘,沉浸在臣民的喝彩声中。她的加冕仪式游行路线,沿路都有许多孩子用美丽的声音歌颂她,伦敦市的乐团与合唱团悄悄等待,处处传来市区数百个教堂洪亮的钟声,以及大声宣告她将到来的响亮喇叭声。加冕仪式队伍由伦敦市长与嘉德纹章官带领,潘布鲁克伯爵手执御剑,骑着黑色坐骑的罗伯特·达德利则紧紧跟随在女王的坐骑之后。当女王一行人从芬乔奇街与慈爱教堂街口来到伦敦塔时,“传出一阵礼枪射击的声音,那个声音是前所未闻的”,长达一个小时之久。

整个伦敦的人,似乎都挤上街头只为一睹她的风采,也为此感到欣喜若狂,尤其当女王“屈身低头向平民致意”时,他们的热情更达到最高点。约翰·海华德爵士(Sir John Hayward)曾执笔写道:如果要说英国史上有什么人有这样的天赋与风度,天生就能赢得民心,这个人一定是伊丽莎白女王。她举止皆宜,一举一动都恰如其分,她着眼某一件事,耳朵听着别的声音,同时心里不断地做出判断,还要同时发表演说;她似乎能一心多用。对某些人,她给予怜悯;对某些人,她给予鼓励;对某些人,她做出感谢,至于对其他人,她则和气又机智地发挥幽默感,绝不谴责任何人,绝不遗漏任何一位政府官员,恰到好处地微笑着、眼波流转着,同时散发着善意,大大增加了人们对她的好感,所有人都愿意为她效命,而且在臣子间流传着的,都是对君主的赞颂之词。高贵的斐利公爵看到她对臣子屈尊俯就的态度,感到十分惊讶,但伦敦民众可不这么认为:他们早就为伊丽莎白女王十分着迷,对她亲民的态度激赏不已,这都是因为女王要求自己在不失尊贵的前提下,实践“刚柔并济的风范”。民众被她的关心、年轻活力与真诚笑容打动,热情地献上了他们满心的祝福。

当大队人马抵达伦敦塔,伊丽莎白女王停下了马,回忆起上一次来到这里时,她还是个戴罪之身,成天忧惧着可能遭到处斩。此时,她在大批群众的眼光之下,再度为当年获释,感到感激不已:“主啊,全能永生的上帝,我要打从心底献上我的感谢,因为你对我的怜悯,我才能有今天。”接着,她转向人民:有些人从一国之君成为此地之囚徒,而我则从一介囚犯成为一国之君。当年的挫折是神的旨意,而我今日的一切则是他的怜悯。接着她策马骑入伦敦塔院落并进到了皇家大院,同时召来伦敦塔管理中尉,加入她的行列。他就是亨利·贝汀菲尔德爵士(Sir Henry Bedingfield),以前看守女王的狱卒。但她和蔼地感谢贝汀菲尔德爵士对已故玛丽女王的忠心,同时告诉他将解除职务的消息。只是女王对这位狱卒竟没有一丝怨怼。

“神会原谅你不堪的过去,我也会。”她这样告诉贝汀菲尔德爵士,同时幽默地说:“以后如果我想严加看管哪个人,把他交给你就对了!”

在伦敦塔中临时居住一周后,伊丽莎白女王与她的大队人马改走水路,“在小喇叭吹奏的音乐与欢乐”之下,改道前往斯庄特的索美塞得宅邸,这里是伊丽莎白女王在公主时期居住的地方。在冬日的夜晚,总会有人看见她乘着驳船,在乐音的伴随下穿越泰晤士河,周围还有许多小船,而伦敦的子民们也逐渐习惯,天天都可以看到她穿梭在首都街头,通常都是为了前往某处宴请臣子。她清楚明白,想要继续抓住民心,她就必须维持自己的能见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