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本书并非纯粹客观讲述个人的所见所闻,也不是把知识作为食物强行塞入读者口中,无论能否消化。相反,作者在传递知识和信息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更为可贵的是,他们时时不忘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不经意中带给读者。作者从事中法电影交流和研究工作多年,且业余学习兴趣广泛,涉猎遍及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故其对法国电影的讲述内容丰富、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有着自己独到的体验。比如,对法国电影本质特点的揭示,就是在“看”过那么多法国电影体会出来的。如同观画,电影是“看”出来的,但这个“看”并非仅限于人眼睛的视觉功能,它本身就包含感知,包含着经历,即包含思想;换言之,开始“看”,就是开始“思”。所以,被某些人视为“平庸”的法国电影,必须用“心”去看,就像法国许多哲学家所说的,需要去看、听、读的电影画面,与仅仅追求视觉感官刺激的某些电影有天壤之别。在作者看来,这正是法国电影的独特魅力所在。法国电影不是以什么超现实的奇特情节和特技吸引观众的眼球,而是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电影语言高出某些“大片”一筹。作者告诉我们,法国文化培育的法国观众,他们看电影,“看”到的是“平庸”的传奇,而不是传奇的平庸,作者的这种感受,传递出其对法国电影最根本特点的准确把握。作者“看”出了——也就是“感知”到了德勒兹所说的平凡、平庸背后隐藏着的奇妙。记得一位出色的当代史教授生前多次表示:做当代史要有感受。我想对做电影(当然也包括做其他行业)的人说,感受更重要,没有自身的感受,无法有真正的看、听、读,也就是没有真正的“思”。
文化视角、迂回论述和自身感受这三点集中体现了本书的独特之处。相信读者会从这部专讲法国电影的著作中“看”到电影之外的更多东西,领悟到电影之外的更多事情。
我与作者之一的谢强相识已久,多年前,我们曾是师生;多年后,逐渐成为书友;我们也曾有过一些交流和合作,很多方面他成为我的老师。书成之后,他嘱我写一小序,这是好意。但对电影,虽然热爱,毕竟是外行,恐难胜任此托,写下上面凌乱文字,不过是读后的一些感想,权当对多年来在法国文化领域辛勤耕耘的作者表示敬意,感谢《漫不经心的传奇》,让我“看”到、“想”到这么多。
杜小真
2014年4月,于烈治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