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日,朝廷驻跸密云县以北的狩猎屋。中国史家记载,皇帝疴沉,无法召见军机,由叶赫那拉氏代行其责。于是后者颁布了下面这道上谕:
本日胜保奏,夷氛逼近阙下,请飞召外援,以资夹击一折。
据称:用兵之道,全贵以长击短,逆夷专以火器见长,若我军能奋身扑进,兵刃相接,贼之枪炮,近无所施,必成大捷。蒙古京营兵丁不能奋身击贼,惟川楚健勇能俯身猱进,与贼相搏,逆夷定可大受惩创。请饬下袁甲三等各于川楚勇中挑选得力若干名,派员管带,即行起程,克日赴京,以解危急等语。
逆夷犯顺,夺我大沽炮台,占据天津,抚议未成,现已带兵至通州以西,距京咫尺。僧格林沁等兵屡次失利,都城戒严,情形万分危急。现在军营川楚各勇,均甚得力,着曾国藩、袁甲三各选川楚精勇二三千名,即令鲍超、张得胜管带,并着庆廉于新募彝勇及各起川楚勇中,挑选得力者数千名,即派副将黄得魁、游击赵喜义管带;安徽苗练向称勇敢,着翁同书、傅振邦饬令苗沛霖遴选练丁数千名,派委妥员管带,均着兼程前进,克日赴京,交胜保调遣,勿得借词延宕,坐视君国之急。惟有殷盼大兵云集,迅扫逆氛,同膺懋赏,是为至要。
将此由六百里加紧,各谕令知之。钦此。
在长城附近八沟市(原文为Pa-Koshih。——译注)的朝廷暂驻地,僧格林沁亲王的一份奏疏送到了,说在京城附近已见到夷兵的小股前哨部队,但还没有全面的炮击。皇帝回复以下这道上谕:
据僧格林沁等奏夷务情形一折,览奏已悉。该夷现在虽未大队攻扑,时时窥探,迁延日久,必多诡计,抚局自宜早定。所奏法夷爱嘉略欲进城求见一节,已谕恭亲王奕斟酌办理矣。至该夷大队如果直抵城下,僧格林沁等即督兵在后兜剿,毋令攻扑城池。倘城已攻破,万不能支,该大臣带兵速赴古北口,布置防守。
在经过一段悠闲的旅行之后,朝廷于十八日抵达热河。二十日,皇帝顾问们的意见似乎赞成不惜一切代价继续战争。于是颁发了一道上谕,指出外国军队竟敢在颐和园附近扎营,严禁恭亲王以任何理由赦免被俘外夷的性命。对此,恭亲王回奏说,战俘已被释放,安定门也已经交给了外国人。恭亲王实际上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足以认识到中国唯一的机会就是屈服;于是他没有理会这道圣旨。不久皇帝也被说服了,批准重开谈判,并于九月十五日以下面这道上谕批准了已在北京签署的条约:
恭亲王奕訢奏英法两国互换和约一折。英法两国业经朕派恭亲王奕訢于本月十一、十二等日与换和约,从此永息干戈,共敦和好。所有和约内应行各事,宜即着通行各省督抚大吏,一体按照办理。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