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1)

美国是一个商标 作者:卡勒·拉森


想象一下,你生活在一个典型的后现代家庭,住在典型的北美城市,房子是典型的后现代风格,位于典型的后现代社区。你过度操劳,却又入不敷出。你吃外卖食品;你的孩子哭着闹着要买“耐克”;家里的电视每天开五个小时。某一天,你突然意识到,作为一个“家”,你的这个家实在是不像样子,你们更像是五个住在一起的陌生人,共同分担水电气开销而已。

于是你决定补救一下,全家一起露营——上天然“茅房”,吃火烤小熏肠,没有电话,没有传真,没有电视剧。没有电气设备的干扰,全家人一定可以重新认识彼此。

但是,不过在野外待了几个小时,你突然发现自己根本干不了这活儿。你就像被火箭带进了外太空,虽说不得不与家人团结一起,心理上却没有充分的准备。

孩子们的身体确实已经被带离了电视机。但是,七岁大的女儿基本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饭吃不到三口就走神。她的脸上挂着《魔童村》(编者注:1960年美国恐怖电影)似的表情,不论你说什么她都让你再说一遍;十四岁的儿子不发一言吃完晚餐,找个借口溜回了帐篷,他四处搜寻杂志,却什么也没找着,于是干脆戴上耳塞听摇滚。一切都死气沉沉。孩子的感观已经废了,他们压根儿摸不到、尝不到、闻不到也看不到自己正身处一个多么美妙的地方。对他们来说,这地方压根儿不美妙,事实上这地儿什么也不是。

如果你读过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Elisabeth Kubler-Ross)的作品,就知道你的孩子们正在经历怎样的阶段——拒绝、愤怒、沮丧、讨价还价——但看起来更像“悲伤”,似乎他们失去了什么。但真实的情况是:他们迷失了自我,或者说,他们失去了自身最真实的东西。他们停滞了自我。他们的自我个性,只要从都市信息洪流中脱离,就会停止运作。

你的家庭,如同大多数后现代家庭一样,在这个历史上的重要时代随波逐流。最近的两个世纪是人类生活方式锐变的两个世纪。人们不再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转而进入人工的世界。二百万年以来,人类的性格及文化都由自然塑造,而现在的一代又一代人,既不懂得辨识可食用的蘑菇,没有火柴也不会生火。他们成为了第一批完全由电子大众媒体打造生活方式的人。

现在,我们中的大多数已经与大自然完全分离。很少有人记得自己最后一次直接饮用河水的情景,记得臭菘的味道,或是旷野中星星的模样。上一次的“讲故事之夜”是什么时候?我们不记得有这样的夜晚,只记得《老友记》里主人翁讲述的他们的故事。我们分不清哪怕三种树木的品种,但记得拳王迈克·泰森(Mike Tyson)的最后一场比赛。我们解释不了天空为什么是蓝色,但是知道电影明星苏姗·露西(SusanLucci)错过几次日间时段艾美奖(Daytime Emmy Award)。

疏离大自然似乎不是问题,其实这是个大问题。事实上,这简直是一场灾难。作者安妮·拉莫特(Anne Lamott)在她1994年的作品《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Bird by Bird)》中描绘了某个加利福尼亚葡萄园早秋时的景象:“这是一个你在地球上能找到的最撩人的地方:生机勃勃、郁郁葱葱,园子里挂满了一串串的葡萄,散发出阵阵旧时秋季的香味,阳光从葡萄叶间透了出来。葡萄美丽不可方物,让人激动不已。如果你不觉激动,只想到葡萄园主的利润,或是下个月满地腐烂的水果,那肯定是有什么人钻进了你的脑袋,搅得你一团糟。”她是对的。有人已经钻进了我们的脑袋。现在最重要的一个议程就是:赶走他们,恢复神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