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语权的卫国忠直之臣如史鱼,虽长期为璩伯玉鸣不平,但由于奸佞当道,屡谏卫灵公而无结果。最后,史鱼无奈,在病危之时,将其子叫到榻前,嘱咐道:
“我在卫国朝中,不能进荐璩伯玉,而使弥之瑕遭到罢黜,这是我为臣没能尽到匡正国君之职责啊!生不能匡正君主之过,死也就不必成礼。我死后,你将我的尸体放在窗户之下。这对我而言,也算是尽到为臣之责。”
史鱼之子虽不明白父亲之意,但还是遵从父命,按照父亲的遗嘱做了。
卫灵公获悉史鱼病故,前往史府吊唁,发现史鱼停尸于窗下,觉得不合礼制。遂怪而问之。史鱼之子将其父临终之言和盘托出,卫灵公这时才如梦方醒,大惊失色地说道:
“这都是寡人之过!”
于是,一边令人将史鱼之尸停放于正堂,一边召进璩伯玉,委以重用,同时罢黜了弥子瑕等佞臣。
当孔丘听到这个消息,并看到璩伯玉终于被卫灵公重用时,不禁高兴地对众弟子说道:
“古代的正直之士,劝谏国君不成,到自己死了也就算尽职而结束。从未有人像史鱼这样,死了还以其尸谏君。能够以忠诚感动君主,难道还不算是正直之士吗?”
虽然璩伯玉终于再次被卫灵公起用,但是,卫灵公却始终不肯重用孔丘。尽管璩伯玉多次推荐,但也没有结果。
周敬王二十七年,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孔丘已经五十九岁。眼看年届六旬,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让孔丘再也不能保持矜持了。为了能在有生之年能够一展治国安邦之长才,实现“克己复礼”、恢复周公礼法的理想,孔丘一次在与卫灵公的交谈中,直接跟卫灵公推荐了自己,说道:
“丘虽不才,如果国君能够委我以大用,一月之后便见分晓,三年之内定会有成。”
可是,卫灵公却王左右而言他,不置可否。这让孔丘颜面尽丧,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从此以后,他便有意疏远卫灵公。卫灵公即使有事召见他,他也召见三次,只礼节性地晋见一次。
周敬王二十七年,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八月初九,金风送爽,丹桂飘香。这天卫灵公兴致特别好,特意派马车接孔丘到宫中庭院赏桂。一番闲谈之后,卫灵公突然对孔丘说道:
“寡人有心振兴卫国,惜武备不整,国力不强。夫子在鲁隳三都,平阳虎,有着天生的军事才能,不知能否给寡人出出主意?”
孔丘想想自己从鲁国往卫国,在卫国前后住了五年多,就是希望卫灵公给他一个治国安邦,一展长才的机会。但是,卫灵公却一再虚意推崇自己,而不予以重用。如今要振兴卫国,就想起要来问计于自己了,天下岂有这样的君主?
想到此,孔丘闻闻桂花之香,看看天上的飞雁,从容不迫地回答道:
“孔丘不敏,俎豆之事则曾闻之,军旅之事未曾学。”
卫灵公一听,顿时默然。他不能再说什么了,因为从孔丘说话的神态与语气,他已经明显感到孔丘对自己是心有怨气的,怪不得最近一年来孔丘与自己的关系是越来越疏远了。
孔丘偷眼看了一下卫灵公,见其低头沉思,也已了解到他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