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笠人:我要恢复中国电影的传统 3

中国独立电影导演访谈 作者:李名


影片的构图及场面调度体现出一种刻意为之的意境,但我觉得太刻意反而会破坏影像的真实感及人物的真实性。

中国电影太多那种伪现实主义的东西,真正电影化的场景很少,我就是要拍出与众不同的电影。影像不一定就是仅真实性一种,我们要探索电影语言的无限可能,而不是人云亦云。我会拍摄一系列的电影,比如我现在福建跟着一个戏班拍摄纪录片体验生活,之后我去拍摄《草台班子》。看一个导演的创作,不是看他的一部电影,而是要看他系列作品中那一脉相承的文化精神。对我来说,这只是我目前在电影语言中想去突破的一个方面。

你对独立电影是怎样理解的?在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人文环境都不尽理想的状态下,你是怎样平衡这种关系的?

我想这个问题和最后一个问题一起回答。

拍《草芥》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电影工业制作上的还是来自个体精神上的?

应该是二者兼而有之,中国大陆电影工业其实还是很落后(可能又说实话了,但愿没有人不高兴),一种是政策制度上的,一种是单纯制作层面的,另一种是实物建设上的。中国大陆电影要跟上世界电影潮流,一定要大刀阔斧去改革,而不要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要有一种宽容、自信的心态。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去完成一部电影,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前期你用数码的机器去拍摄,影像的效果就要差一些,比如我去新加坡参加电影节,看到台湾、印度的电影全是胶片拍摄,所幸的是,经过中国年轻电影导演的努力,这几年还是在恶劣的条件下,创作了很多真正有意义的电影。

电影最终还是个体精神的辐射,像第五代导演的激情是丧失了,现在有钱有名的。一个第五代导演曾对我说过,现在一个电影没有几百万是不可能拍的。可他们几百万的电影也不及人家几万拍的电影好。为什么?他们现在与社会接触很少,没有感受到中国的真实状态。他们早期是好的,但十几年没拍出好东西,提前进入老年状态,整天拍些大片,与商业社会融在一起。中国电影现在应该做的是启蒙的工作,而不仅仅是娱乐。社会应该批判性地推动,让它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不能去麻醉它。

《草芥》里的“痛苦”似乎有被放大的迹象,有一种自我投射的影子,所以看起来会有些形而上,无法更真实、强烈地打动观众。

对于个体似乎被放大,但是对于这个世界我觉得恰如其分。电影只是面对一部分观众,比如一些现代绘画,你要所有观众都能看懂那是不可能的,《草芥》也有不少观众特别喜欢,尤其是一些圈内的专业人士。

一个社会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批判,就像我们只有看到自己的弱点,感到彻底的痛苦,才能在批判中奋然前行。而我们现在的态度往往是漠视,是逃避,是压制。中国的历史让人感到特别压抑,想想因为一个案件就被株连九族,英雄被千刀万剐,这都是非常残酷的,历史总是十分惊人地巧合。我们要做的就是牢记这些惨痛的历史,让民族以后少一些苦难。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精华,但也有很不好的地方,比方说专制、压抑、嗜杀,人与人之间非常残酷。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人喜欢《三国演义》,这暴露了中国人对君主、对权谋的热情,类似的还有《孙子兵法》,这些都不知不觉地影响你。还有《水浒》里面的人讲义气,但嗜杀。《红楼梦》天天风花雪月,不关心国家大事,人都好像活在梦中一样。《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神通广大,什么都行,这也是一种幻想。儒家思想要重新回归,不能把传统文化全部打倒。找到痛苦的根源,才是真正的精神力量所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