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的出现好像意味着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记者。经常有人问我:现在谁都可以当记者,还要你们这些记者干吗?
首先,我不是互联网冲击论的支持者,反而是支持拥抱者。我是全身心地拥抱它,虽然我不上微博、不上微信、很少发邮件。我觉得互联网一方面让“全民皆记者”;另一方面培养每一个人,“全民皆公民”。在互联网上能对中国的民主气息进行训练,我们要学会和不同的声音共同存在,你留言的时候前面是你反对的,后面可能是支持你的,不同的声音会聚在一起,中国成为更加多元的声音聚合地。这是多么美好的现实,因此,我怎么会反对它呢?
接下来说“全民皆记者”,我是不是应该感受到一种威胁?当数码相机取代了胶卷相机,照相变得如此容易的时候,结果怎样呢?第一,照片没有明显增多;第二,摄影师的价格更贵了。现在各种时尚杂志等请摄影师的价钱在增长,同时好照片并没有增多,相当多的照片不再成为你记忆中的一部分了,你拍了无数张照片你从不回顾,你洗过几张照片?
因此,当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的时候,我一方面高兴自己只是万千声音当中的一个,正是在这种多元的声音当中,一个职业和专业的记者,反而要变得更加重要,我没有成为互联网时代的被抛弃者,反而我觉得在互联网时代我的声音走得更远了。
我们可以算一下,互联网之前知道我的人多,还是互联网之后?我觉得还是之后,将来终有一天会抛弃,但是那没关系。跑接力棒就是你总有要递出接力棒的一刻,但是我更看重互联网对整个中国国民水平的改变,尤其把中国人从“老百姓”甚至号称“小老百姓”给改造成“公民”,太重要了。什么叫公民?任何与我无关的事儿都与我有关。互联网提供了这种可能和熏陶。我一点都不担心,我非常欢迎。
有很多人说既然互联网对你们冲击这么大,你有没有危机感?我说“内容为王”是每一个时代最关键的东西,就像我们这一行的,永远是“内容为王”。大家说你怎么不去跳槽?我说跳槽一定是由一个具体的单位跳到另一个具体的单位,而不是跳到一个虚拟空间里面去。
从做新闻的角度说,我如果从中央电视台跳槽,我去哪家单位呢?大家只是笼统地觉得我应该跳到互联网,可是互联网由无数个单位构成,我是去腾讯还是网易还是搜狐?现在从新闻的靠近性和传递性角度来说,我所在的位置依然是各个单位当中更能让我靠近新闻的。虽然互联网整体加在一起已经具有相当大的力量,但是它并不是一家具体的单位。跳槽不是一个虚拟的动作,而是现实动作。我不可能从中央电视台一下子跳到腾讯、搜狐、网易、新浪,所有的单位都给我开工资,那倒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