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是谁制造了克莱奥?——影片《五点到七点的克莱奥》1

另一面镜子 作者:程远征


在回答为什么拍摄影片《五点到七点的克莱奥》时,阿涅斯瓦尔达给出的答案是:表现巴黎的恐惧。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法国,很多年轻导演都在表现巴黎,而且大多采用纪实风格。在他们的镜头里,巴黎是生机勃勃的,也是压抑晦暗的;是浪漫轻快的,也是放纵堕落的。在这些“新浪潮导演”的作品中,巴黎总是体现出一种与传统“品质电影”不同的独特风格。当时法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阶段,比如战争之后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崩塌;经济复苏和消费社会迅猛发展;存在主义学说成为流传度最广的哲学理论;国内的政治分歧因为阿尔及利亚战争达到顶峰;“左派”思想对思想界和整个社会造成冲击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整个社会都陷入一种焦虑和躁动的情绪中,对疾病的态度则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深层次恐惧,比如,癌症这种疾病往往被看做压抑或者诅咒的结果,与战后繁荣的物质生活相对应,被赋予很强的神秘色彩。

影片《五点到七点的克莱奥》完成于1962年,阿涅斯瓦尔达选择了一个疑似癌症患者作为主角,对她在诊断结果出来之前两个小时的状态进行呈现。整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几乎与影片本身的时间长度一致,这使得影片带有一种纪实的风格。对女性来说,生病不仅意味着生命受到威胁,还意味着自己的形象要被改变,在某些时候,后者更不可接受。从女性主义理论的角度来看,身体是性别政治的重要表现,女性的身体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受到多方面权力的影响;而本片女主角的职业是一名电台歌手,作为一名置身于大众文化背景中的女性歌星,其身体无疑具有很强的公众性。

影片中的女主角,电台歌手克莱奥的原名叫弗洛伦斯,但别人都叫她克莱奥帕特拉。克莱奥帕特拉其实是那位众所周知的埃及艳后的名字,这个被赋予的名字充分暗示了“克莱奥”的个人状态:为了迎合男权社会的审美需要,她的真正感受是被剥夺的。在现实中,女性经常被划分为几种特定类型,供男性消费,而女性的真正自我则被不断地弱化。对克莱奥来说,这种自我的丧失感在其生病之后被无限地放大,这也是她焦虑的最核心原因。那么,到底是谁制造了“克莱奥”,“克莱奥”跟巴黎这个城市的恐惧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联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