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样板城市的焦虑及其末路 2

欲望号街车 作者:张闳


[摩天楼:对高度的焦虑]

高度是现代性的重要征候之一。摩天大厦林立的景观,成为人们对现代城市的想象图景。在大工业时代,建筑物的高度是人们显示其新的建筑材料的强度和建筑能力的重要指标。前工业时代的土木材料,受其天然质地的制约,高度受到限制。埃菲尔铁塔因新材料(高强度的钢铁)的使用,使得建筑物在高度上有了巨大的突破。纽约和芝加哥等美国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大批的摩天楼则是对钢铁和混凝土等高强度的新材料的炫耀。

夸张的高度,是现代文化深层焦虑的体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是热衷于攀比建筑物的高度,以雄起的凸起物来炫耀民族国家的威严和强力。不断被刷新的“世界第一”高度记录,在近几十年来,大多被第三世界国家所获得。在这一场建筑高度的“大跃进”竞赛中,中国城市自然也不甘落后。“文革”后中国重新对外开放之前,上海一直保持着中国城市高楼在数量和高度上的最高指标。90年代以来,上海的高楼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一位。其他城市也群起仿效之。

今天,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些超高的地标性建筑,用来作为城市的“门牙”。超级高度可以象征民族国家的虚妄荣耀。一旦被这种幼稚而又狂妄的虚荣心所支配,人们也就全然不顾超高建筑的危害,疯狂地去追逐那些不切实际的指标。如果说,在上海建造超高建筑,尚且有节约地皮的价值,那么,在内地中小型城市,这一价值几乎为零。因而,各地竞相建造超高的城市地标,其意义就变得十分可疑。

更多的城市对摩天楼的数量和高度上的狂热追求,并非出于需要,而是出于攀比,炫耀,显示政绩,或者东施效颦。然而,这些超高建筑却与当代建筑的“生态主义”和“人本主义”潮流背道而驰。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看到超高建筑的危害性,那些率先建造超高建筑的国家大多放弃了对高度的追求。尤其是在“9·11”事件之后,人们对摩天楼的批评越来越多。毫无疑问,超高建筑严重的副作用已经昭然若揭:建造和维护的巨额费用,形成了巨大的“资金黑洞”,可以将其带来的全部经济效益吞噬一空,光污染和消防隐患的危害更大。还有众所周知的安全隐患。许多城市的“门牙”建筑反而成为该地永久的“牙痛”。

即使从美学角度看,“高楼林立”、“钢筋水泥的森林”……这种城市景观也早已成为过时的建筑美学观。直刺云天的人工造物,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和谐和完美,其狰狞嘴脸暴露出工业时代人类文明的无节制的“自我膨胀”。人类已经为自己的佞妄付出了太多的代价。现在,转向更加“人性化”的建筑理念,是对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的注重、对生态平衡的注重和对更适合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的注重。非人性化的建筑无论其外部造型如何地符合建筑学规则,也将被视作“丑陋的”建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