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舌头是吸吮索食的媒介;当婴儿吃饱了时,他就会用舌头把自己的小嘴从母亲乳头推开。如果婴儿不饿,却硬要喂食,他就会把头摇来摇去避开。若婴儿非常饥饿,饿到十分焦虑恐慌,他就会紧紧咬着母亲乳头不放,咬到母亲乳头才觉得安全;而在给婴儿喂食的时候,无论是给他乳头还是食物,婴儿在吃的时候,都会先用舌头来试探。所有的这些婴儿喂食动作里,显示出舌头具有解除饥饿的焦虑、满足,探寻食物这种欲望的快乐、拒绝等层次上的意义。
也正因这样的意义是每个人生物本能的一部分,遂衍生出与口腔舌头有关的许多普遍性的动作。例如,有许多敏感、脆弱、带点神经质的人,在儿童时期一紧张就吮手指、咬指甲;到了求学时,就喜欢咬铅笔,长大以后,诸如原子笔、香烟、雪茄等,莫不是能咬就咬。FBI指出,其实,他们在做这些动作时,并不是只用牙齿,他们的舌头也配合着在轻轻地舔。只是因为舔的动作被隐藏在口腔内,不是那么明显,所以才说这种动作是“咬东西”。而这种“咬东西”的动作,追根溯源,即是婴儿饥饿时紧咬母亲乳头才觉得心安这种原始本能的再现。因此,“咬东西”是一种“口腔安慰”里的“自我安慰”。它是婴儿时期因为某些不知道的原因而形成的习惯性焦虑所造成的。
除了“咬东西”的动作外,人们在接吻,或者有时候面对某种情欲场合时,会嘴巴半闭,微露舌尖,而舌尖则在齿缝里游移微颤。FBI认为这种与舌头有关的“色欲动作”,同样起源于婴儿时期。最初婴儿的欲望尚未性别分化,食物的欲望即是欲望的全部。他在被喂食时用舌头探索,被母亲嘴对嘴喂食时,进一步地用舌头寻找快乐,这种嘴对嘴喂食的满足欲望,在鸟类喂食,以及黑猩猩喂食里也都可以找到证明。在性别分化后,这种嘴对嘴的快乐关系遂被转移到接吻,以及用微露舌尖的动作来表示欲望的动作,看到好食物用微露而颤动的舌头表示渴望,看到让人在性上会被撩起感觉的对象或画面场景,人们也会做出类似的动作,因此,这样的舌头动作也就成了欲望本能的代码,是一种“我要”的信号。
在舌头的动作里,最多的是表示“拒绝”的信号。比如,当人们受到巨大的惊吓,除了目瞪口呆、双手平举、掌心向外,经常还会把舌头长长地露出来。FBI认为,这是一种夸大的“拒绝”动作。双手平举,手心向外,是一种想要把可怕推开的动作,而舌头被长长地吐出来,也和婴儿用舌头顶开他不要的食物一样,是在表达拒绝,只是这种拒绝的程度大了一些。
由于上面这种动作是人们被吓到时的身体语言,于是,当人要侵犯别人时,就会“己所不欲而施于人”,用这种动作来侵犯别人。这就是“侵犯式的吐舌头”,也就是所谓的“吐舌头,扮鬼脸”。FBI称,这种动作之目的在于吓人,无礼地侮辱人,但它的根本仍是“拒绝”以及转化成的“轻蔑”。
当人们碰到某种小惊吓、小紧张、小尴尬,就会吐舌头。但这种吐舌头不会太久,吐了一下就很快地缩了回去。这种形态的吐舌头,在各种国家的幼儿园学童身上都非常容易看到。FBI指出,这样的吐舌头,所表达的乃是程度最轻微的拒绝。由于这种动作并无侵犯性,而且多发生在幼童身上,因此这种动作就成为一种“扮可爱”的表现,用来表达不是那么严重的小紧张、小惊吓、小尴尬。
而除了上述伸舌头、吐舌头之外,还有一种无论老幼、不分男女都会做出的动作,那就是当人们专心在做一件事情时,如专心地在解一道数学难题,专心地打电脑或玩电子游戏,或心无旁骛地在读一本书,他们聚精会神时,通常会把舌头露出一点,用双唇紧紧地抿住,一动也不动。FBI称,这样的露舌头,其实也是一种本能性的下意识的拒绝信号,它具有“别打扰我”、“别烦我”的意思。它也是与婴儿用舌头顶开不想要的食物相同,即用舌头来表示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