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接到了一家电脑软件开发公司的报案,说公司莫名丢失了刚刚开发出来的几个新软件的技术资料。FBI很快就到了现场,却没有发现丝毫的线索。于是他们开始询问公司里上班的职员,但是也没有找到任何线索。最后FBI只得将调查的对象转向这天到过公司的人身上。他们发现有一位员工因办理离职手续,在午餐之前到过公司,最后还跟公司的老同事们聊了一段时间才离开。当FBI向这位员工进行问讯时,他回答的所有问题都显得那么合情合理,没有任何蛛丝马迹可寻。但是当FBI最后问到这名员工放弃这份工作的原因时,FBI探员们从他的眼神中找到了破绽。他说公司不能给他提供足够的发展机会,但是由于他和所有的同事都相处得十分融洽,所以在是否离开公司的问题上,他一直是有些犹豫的,也觉得很难抉择,直到最近才作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听完他的陈述后,一位FBI的特工说,他的“直觉”告诉自己,这位求职者在说谎,而且尽管他对公司的老板赞美不已,但是事实上,他却并不认可这位上司。通过对问讯录像进行慢动作回放,FBI注意到,每当提到公司老板时,这位职员的眼睛里便会闪现出一种转瞬即逝的愤恨的眼神。
注意到这些的时候,FBI很快判断出这位员工有问题,于是对他采取了一定的侦讯手段,最终得知,这名职员因升职问题对公司老板怀有不满,而作出了在离职之时盗窃公司技术资料的犯罪行为。
FBI指出,透过人的视线,同样可以窥探出人的内心活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果内心有什么欲望或情感,必然会表露于视线上。因此,如何透过视线的活动了解他人的心态,对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视线的交流是沟通的前奏。一个人的视线可以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观点来了解。其一,对方是否在看着自己,这是关键;其二,对方的视线是如何活动的,直盯着自己或视线一接触马上撇开,其心理状态是迥然不同的;其三,视线的方向如何,也就是观察对方是否以正眼瞧着自己,或以斜眼蹬着自己;其四,视线的位置如何,观察对方究竟是由上往下看还是由下往上看;其五,视线的集中程度,这是指观察对方是专心致志在看着自己,还是视线缥缈,不知究竟是在看什么其他地方,这些表现所代表的意义是各不相同的。
不同的目光,反映着不同的心理,产生着不同的心理效果。FBI经过分析指出,一旦被别人注视而将视线突然移开的人,大多自卑,有相形见绌之感。无法将视线集中在对方身上,并很快收回视线的人,多半属于内向性格,不善交际。听别人讲话时,一面点头,一面却不将视线集中在谈话者身上,表示对说话者和话题不感兴趣。说话时将视线集中在对方的眼睛和面部,是真诚地倾听、尊重和理解。只注意自己手中的活计,不看对方,是怠慢、冷淡、心不在焉的流露。仰视对方,是尊敬和信任之意;俯视他人,是有意保持自己的尊严。伴着微笑而注视对方,是融洽的会意;随着皱眉而注视他人,是担忧和同情。面无悦色的斜视,是一种鄙意;看完对方突然一笑,是一种讥讽;突然圆眼瞪人,是一种警告或制止;从头到脚地巡察别人,是一种审视。
此外,在生活中,我们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彼此心存好感的两人说话,会注视对方的眼睛,以示寓意通达;话不投机的人相遇,一般都尽量避免注视对方的目光,以消除不快。有人在交际中,喜欢戴太阳镜,即使在室内或阴影下,也不将眼镜摘下,是因为他不愿让别人从他的一双眼睛中发现他的秘密。但是,戴着深色眼镜与人交往,目光不能等同的接触,会造成一些隔膜和不悦。所以,FBI奉劝大家,与人交往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色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