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关于何在西安事变中欲“取蒋而代之”的问题(3)

何应钦新传 作者:熊宗仁


若干年过后,谈及西安事变中何应钦的表现,已当上“总统”的蒋经国说:“西安事变发生,敬公(何应钦字敬之)拥护领袖,号召忠义”②;而台湾第一届“国民大会”主席团谷正纲等83人在为何应钦祝寿的寿文中亦称道:“蒋公知先生,先生亦以国士酬知遇,虽历经劳怨毁疑而弗计焉。西安变作,先生奉命讨逆,循中枢决策,军事政治,同时并进;卒使叛将慑服,乘舆脱险,应变弥乱,措施得宜,国人美之。”③ 此虽溢美之辞,然不失本质的真实。

第六,宋美龄并非完全反对何应钦使用武力作和平解决的后盾和筹码,蒋介石也倾向于以战逼和,最终仍以武力解决。在主战与主和派争执得十分激烈时,宋氏认为“立即动员军队讨伐西安”,至少是“非健全之行动”,同时又表示:“军事上或有取此步骤之必要,委员长或亦悬盼此步骤之实现,然余个人实末敢苟同。”由于主战派一意孤行,根本不容她置喙,而内战危机有如燃眉,蒋介石生死难料,她才情躁语恶。即使如此,她在与何应钦争论时,亦希望于推进“讨伐”军事之前,应先尽力求蒋之脱险。因此,宋美龄反对何应钦诉诸武力,其主因是她认为蒋介石生还的价值,于中国,于国民党,于她本人实较其死为重大。只要蒋能生还,对张、杨进行“讨伐”,似也入情入理。至于蒋介石本人,既怕死于张、杨或中共之手,也怕挨中央军的轰炸而死。12月15日,蒋写下《遗书》交给与端纳同到西安的黄仁霖转宋美龄。《遗书》中仅表示其准备“牺牲”之决心,托付蒋经国、蒋纬国的未来,嘱宋美龄切勿冒险来西安等,并没有反对何应钦的主战方案。16日,由于中央军的空军开始轰炸西安外围,致使张学良与蒋介石15日夜初步达成的四至七天内可送蒋回南京之议搁浅。张学良托与蒋同时被扣的军委会高等顾问蒋方震面见蒋介石,请求考虑民众无辜受难,下令中央军暂停进攻轰炸。17日,蒋才下令何应钦停止轰炸三天。当蒋确知张、杨和中共中央均无置其死地的意向时,遂更支持何应钦的“讨伐”。20日,他与飞抵西安的宋子文单独谈话30分钟,“给予其转达中央军可以在五天以内围攻西安的具体指示”①。他认为,“此时非迅速进兵,不能救国家脱离危险”,“照余之计划,五日内可围攻西安,则余乃安全,虽危亦无所惧”②。22日,谈判尚在进行之中,蒋介石就“期待着政府军的总攻击,虽然凝神倾听,但终归是听不到炮声和爆音”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何应钦奉蒋介石之命处理西北“善后”,实质上仍是“讨伐”的继续,最终迫使东北军、西北军离开西安他调,由中央军进驻西安。

至于人们津津乐道的何应钦与宋美龄之间的争吵,显然经过加工渲染。此事只能说明,在当时情势下,何应钦站在主军政者立场上,多一些反对联共抗日的野心与救蒋的理性;而宋美龄则站在妻子的立场上,多一些救丈夫的私心和情感而已,不能作为“取蒋而代之”论成立的依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