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安事变 文戏武做(5)

何应钦新传 作者:熊宗仁


19日,张、杨仍无意释蒋,但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力主和平解决,张、杨也确实无意置蒋于死地。蒋介石开始意识到何应钦的“讨伐”并非没有价值。蒋见到宋子文后,私下指示道:“此时非迅速出兵,不能救国家脱离危险。”还交代应如何如何进兵,方能大收实效。并说:“照余之计划,五日内可围攻西安,则余乃安全,虽危亦无所惧。”宋子文于21日返回南京后,即以蒋介石之意密告何应钦。何应钦遂又将停战日期再延长四天。届时如仍不得要领,东、西两路“讨逆”军将按蒋介石的计划合围西安。

自蒋介石令何应钦停战以后,日本侵略者对何应钦是仍坚持“讨伐”,还是政治解决至为关切。有田外相于19日与驻日大使许世英谈话,声称如果南京政府在抗日联共条件下与张、杨妥协,“日本决强硬反对”。日首相广田竟在枢密院会议上报告说,如果南京政府“与张学良以容共为妥协条件,日本则断然抨击”。面对日本的殷切期望和外交压力,何应钦要张群设法解释,一再声明他将以“讨伐”、反共的决策处理一切。在国民政府已明令暂停军事行动后,何应钦在约见日本驻华大使川樾时,仍表示“讨伐”行动将按计划进行,决不停止。

12月21日,正在西安日夜做说服工作的周恩来,收到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电报,详尽分析了当前局势,并指示:“我们与西安策略应扶助左派,争取中间派,打倒右派,变内战为抗战”,并提出与蒋介石谈判的要领:南京政府实行初步改组,排除亲日派;取消何应钦等之权力;停止“讨伐”,承认西安之抗日军;保障民主权利;停止剿共并与红军联合抗日等六项条件。这些条件得到张、杨的支持,并据此同蒋介石谈判。

蒋介石获释之事仍悬着,宋美龄执意要亲往西安,何应钦只能听其自便。于是,宋美龄、宋子文和戴笠一行于22日飞抵西安,表示愿在张、杨通电的“八大主张”基础上进行谈判。蒋介石提出他不出面,由宋氏兄妹代表;谈判所商定的条件,由他以“领袖人格”担保,不作任何书面签字。经过周恩来等人的疏通,23日谈判正式开始。经过两天的谈判,在张、杨“八大主张”的基础上,周恩来具体提出六项主张,双方达成九项协议,其中除同意一致抗日外,还包括“目前先将何应钦、张群、张嘉璈、蒋鼎文、吴鼎昌、陈绍宽赶走”,“组织过渡政府”等内容。就这样,蒋介石获释,西安事变终于比较圆满地得到解决。此后,“日本的舆论彻底转向”,认为“所达成的妥协至少是反日的”。

24日,蒋鼎文自西安飞抵洛阳,电告何应钦,张学良已向部队下达了护送委员长返南京的命令。蒋也命令何应钦撤兵。何只得下令进至陕甘的中央军后撤一公里,脱离接触。

26日中午12时,何应钦与国民党中央各要员倾巢出动,到机场欢迎蒋介石归来。蒋一下飞机,众人蜂拥而上,竟致祝词。何应钦俨然以救蒋首功者自居,蒋介石对他也表示了特别的亲近。至于何应钦与宋美龄之间曾发生过的一切,因时过境迁,二人心虽存芥蒂,但都因高兴而表现了大度的宽容。

27日,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20万人参加的“庆祝蒋委员长返京大会”,何应钦得以代表蒋介石致答词。这既算是蒋介石给予他的殊荣,也可作他的主战是为了救蒋,而不是历来所认为的是取蒋而代之的一条注释。

在处理西安事变中,在南京的国民党要人中,除了真正忧国忧民,同情张、杨联共抗日主张的冯玉祥为代表的左派人物之外,无论是以亲日派为首的“讨伐”派,还是亲英、美派为首的和平解决派,在反共这一根本立场上是一致的。在救蒋问题上,一方唱黑脸,一方唱红脸;一个来硬的,一个来软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对付中共和张、杨,使蒋介石获释。至于何应钦与宋美龄之间的吵闹,各有私心,角度不一。何应钦多一些反共反张、杨的激愤与理性,宋美龄多一些担心玉石俱焚的私心与感情,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