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保卫战中具体战役的胜利,与何应钦无缘,但总的战略指导计划及战略部署却与他有关。战后陈诚总结武汉会战的教训时,暗中流露出对何应钦的指责。他说:武汉会战这种持久战消耗战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却也暴露了最高指挥计划“变更频繁”,使部队有“不能追随之苦”;而且“处处追随敌人,时时作试探性之处置”,以致原定8月底撤退的计划,改为九一八、9月底、“双十节”,直到10月20日,仍未决定。及至决定撤退时,又陷于溃退;以无训练之部队参战,致影响战斗全局;对装备优良之敌,未充分诱至山地决战等。陈诚所言,虽不能完全由何应钦负责,但确实说破了何应钦指导作战也如官场中善逢迎、无定见、无主见的通病,以及整编后的部队和未整编过的部队优劣杂用所带来的消极后果等。
在武汉危急之时,兼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的何应钦,也负有两广方面的作战指导任务,可供使用的总兵力除特种兵及要塞守备部队外,共有九个步兵师又两个步兵旅,而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竟也未遇到严重抵抗,于10月21日占领广州。何既兼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却又不能坐镇广州,两广防务由副司令长官余汉谋主持,广州几乎是在不设防的情况下沦陷。当时的报纸反省广州失陷的原因有三:一、“军事上防务空虚”,当地军队“被调一空”;二、“外表轰轰烈烈,口头慷慨激昂”,实质的内容“完全是纸老虎”;三、不发动民众,“在过去一年多以来,所有广州乃至广东全省的民众运动,主要完全是空洞的宣传”等。这些,何应钦也难辞其咎。
在1939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以前,何应钦尽管对抗日战争最终将取得胜利的信心并不很足,但决定国民党抗战政策的主流,毕竟是业已形成的统一战线,是国共之间在抗日问题上的空前团结。何应钦思想和行动的主流,也不能不围绕抗战旋转。何应钦在抗战初期思想中的积极面,反映在他的许多报告、讲话中。1939年1月,他在国民党中央纪念周上所作的《坚定抗战建国必成的信念》的讲话中说:
敌人对我作战,原期在三个月至多半年的时间,将我战斗力完全消灭,但现在已一年半了,不但不能将我国的战斗力消灭,而其自身的损失,也大大超过预料以外,已经使敌国人民乃至军人发生了怀疑和恐惧,敌人的精神上已经受到极大的打击。……以日本的国力,现在已经感到困难,若战争不能结束,终久必会自行崩溃。……又就军事上来说,敌人愈益深入,今后在交通线不便的地方,和我军作战,其重火器如战车重炮等,已不能发挥多大效力,后方补给,也将感受极大困难,作战地形上,也是于敌不利的。同时我们在敌人后方的运动战游击战,随时随地,可以袭击敌人。简单的说,……敌人始终是要失败的。
再就我们自己方面来说,全国一致团结对外,和全国将士牺牲奋斗的精神,确实已经建立了胜利的基础。我们的抗战,早已决定为长期抗战,我们初期的失败,是早在预料中的。……只要全国军人能够加倍努力,切实苦干,我们的战力,必定是永远不竭,愈战愈强,最后胜利的获得,一定是属于我们的。我国土地如此广大,人民如此众多,物产如此丰富,而且有优长久远的文化历史,只要四万万五千万人心凝结成为一体,……确定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坚定我们必胜必成的信念,不为一时一地的胜败得失所动摇,抗战必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