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
“文革”结束后,有一天,姜椿芳与倪海曙来到我家。我问姜先生,您是否仍旧去主持编译局?他摇摇头说:“不去了,想做点别的工作。”倪先生说:“他想创办《中国大百科全书》。我们来同你商量。”我对姜先生说:“中国没有一部现代的百科全书,几十年来一直有人提倡,但是只说不做。这件事如果由您登高一呼,就有实现可能。”倪先生也对他说:“这件事由您来主办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姜椿芳大胆创业,细心办事。经过一番奋斗,75卷《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第一卷《天文学》在1980年出版了。这一年可以说是现代百科全书在中国诞生之年。
接着,姜椿芳到美国,跟美国“大英百科全书公司”签订合约,编译出版中文的简明版,由刘尊棋主持,钱伟长和我参加“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徐慰曾负责具体编译工作。经过五年努力,动员了500位教授和专家,全书十册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1986年出齐。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出版奠定了我国现代百科全书事业的基础。
对《中国大百科全书》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条目序列方法,姜椿芳煞费了一番苦心。传统办法是按照汉字的部首和笔画来排列,这在卷数不多的辞书中已经证明检索不便,在卷数很多的百科全书中将是十分不便。倪海曙和我建议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排列,采用所谓“音序法”。姜先生说,汉语拼音字母“音序法”虽有百利,也有一弊,就是中年以上的知识分子不懂拼音,而且社会上有一种惰性心理:宁取不方便的旧方法,也不取方便的新方法。因此,采用“音序法”还得慎重。经过多次跟不同专业者举行座谈,征求意见,最后,姜先生得到的结论是:“音序法”的利点大大多于部首法。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决定采用“音序法”。这是大型辞书排序法的一次革命性的创举。中国大陆每年入学的小学生有两千几百万人,他们都学拼音,音序法无疑是前进的方向。
无编码输入法
我起头也搞编码,很快我就觉得编码不好。我就研究用拼音转汉字。一个重要问题是拿词做单位,不能拿字做单位。中国人不懂词和字的分别嘛。没有这个习惯。现在是大家都用了,不稀奇了。你打“中”,不知道是哪个中。我打中国,出来不会错的了。
我买了一个手机。不能用,因为我耳朵聋了。给了保姆。保姆发短信很方便。我说你怎么打的。她说我用拼音。我说谁教你的。她说我小学时候学了拼音,不用人教。拼音推动了手机,手机推动了拼音。无编码就是用拼音。我有一个电子打字机,写文章都是用这个电子打字机。拼音打进去就变成汉字了。方便得不得了。用打字机写文章,比手写快五倍。立刻就打印出来了。我用了快三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