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作人先生(1)

凌叔华传 作者:朱映晓


如果,作为女作家的凌叔华的一生是一部电影,那么这部电影的开始可能是在1923年——她23岁那一年。9月。位于华北平原的古都北京一年之中最好的季节。秋天的微风吹拂……天是高的,空气澄朗,瓦蓝的天空映衬着一座座古老城楼、角楼、钟鼓楼格外蕴重平和,偶然间还有一群群的鸽子打着哨声飞过;城墙下,遍布的街巷与胡同浩如烟海。远处的西山绵延起伏,山中碧云寺、卧佛寺钟声悠悠,它们都已有数百或近千年的历史;黄栌树、槭树、枫香树、山杏树和柿子树的叶子渐渐的红了,再过不久就会漫山遍野红透……年轻的燕京大学三年级女生,向当时燕大特聘中文教授、著名作家周作人——作为“新文学运动”领军人物,也是“文学研究会”发起者,他的名气一度高于他的哥哥周树人(鲁迅)——寄出了第一封信,署名“凌瑞唐” [页下注:周作人:《几封信的回忆》,《饭后随笔 周作人自选精品集》(陈子善、鄢琨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下册,P252——255],这是她的本名,“凌叔华”这个名字还要等稍后才能产生。

现已不复存在的燕京大学,是在1918年,由北京及周边几所美国教会学校——汇文大学、协合大学等合并而成的。它的校长司徒雷登,出生于中国杭州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间中曾回美国读书,毕业后又来到中国工作,是一个自称“是中国人多于是美国人”的人。尽管一开始他并不愿意接手这所“分文不名,而且似乎是没有人关心的学校”,但很快的他还是把办好这所“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新的大学当作了自己的事业 [页下注:陈远:《消逝的燕京》(重庆出版社,2011年)P3——10页]。燕大发展很快,到此时已是一所颇有名气的学校了——虽然它蜷居在北京内城东南角的盔甲厂和马匹厂(男校部)以及灯市口佟府胡同(女校部)的校舍还很简陋,它名望的高峰:与“哈佛”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与“北大”“清华”齐名——尚未到来,它美丽的校园即今天的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也仍在建设中,直到1926年才建成搬入,后,经过抗战的风雨与内战的动荡,于新中国成立之后被并入北京大学,北大迁入燕园,“燕京大学”从此消失了。

进入燕大之前,凌叔华在天津“直隶北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度过了她的中学时代,并完成了类似于大学预科课程的学习。“第一女师”是中国最早创立公办女校之一,也是当时闻名全国的一座女校,邓颖超与许广平都在这所学校上学。1919年,她们一起参加了著名的“五四”运动——是年一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问题国际会议即“巴黎和会”预拟凡尔赛条约,其中内容包括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出卖给日本,据闻北洋政府亦拟在合约上签字,激起了中国民众,尤其是知识界的愤怒;五月四日这一天,北京大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还放火烧了外交部长的家,一些学生因此被捕。消息传出,各地纷纷响应,支持学生爱国。文笔出众的凌叔华被选为女师新成立学生会秘书之一,写标语横幅,写演讲词,在此期间她的作文也第一次被《天津日报》登载,这给了她巨大的鼓励——那是一篇关于她与同伴走上街头、宣传抵制日货的活动体会的作文[页下注:(美)魏淑凌:《家国梦影》(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P101——102]。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