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南子,了解孔子的人都不会忘记孔子和南子的一段逸闻——“子见南子”。当时南子也久仰孔子大名,对他很好奇,所以要召见他。孔子的弟子是反对老师去见南子的,因为南子的名声很不好,是卫国一等一的坏女人。但孔子不顾反对地去见了,这就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遐想的空间,比如孔子见到南子会说什么,南子有没有在语言上或行动上对夫子有所不敬?这些孔子都没有说,但他有表达的意思是,南子是卫国真正当家
做主的人,他们师生要想在卫国立住脚可不能轻易得罪这位卫夫人,所以必须要和南子处好关系。事实证明,孔子的猜测不错,正是由于南子的排挤,卫国太子蒯聩后来被迫离开了卫国。
卫灵公死后,晋国的赵简子用武力送蒯聩回国,但卫国却立蒯聩之子为卫出公,拒绝接纳,蒯聩不得入。孔子为了避卫乱,不得不转投陈国陈湣公。但孔子在卫国对政治参与太深,他的学生仲由是卫蒲邑大夫(蒲邑是卫御晋、楚的门户),高柴是卫士师,都是卫出公的臣下。孔子返鲁前后,他的学生都穿梭往来于鲁、卫之间。孔子回到鲁国后,仍不能忘情于卫国的政治,继续支持卫出公,这是后来仲由死卫的原因(前480年,蒯聩自戚入卫,高柴逃跑,仲由被人剁成了肉泥)。
孔子第一次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孔子不高兴便发脾气离开了卫国。后来,由于南下陈国(今河南淮阳)受阻,不得已孔子又回到了卫国。在卫国待了五年左右,因为卫灵公死了,整个卫国乱哄哄的,孔子又决定离开。公元前493年秋,他再一次离开卫国。中国孔子基金会原会长、著名学者匡亚明先生将孔子周游列国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卫国为中心;二是以陈国为中心;三是又回到卫国。可以说卫国是孔子“周游列国”的起点和终点。
三、“列国历险记”:宋陈蔡三国遭围困
孔子离开卫国又不得不回卫国,原因就是南下去陈国受阻。当时孔子本来计划从卫国走到陈国,没想到路过宋国时发生了周游列国的第一次大危难。
第一次到宋国:匡城被围
宋国是孔子周游列国最难忘的地方,不仅因为他在这里发生了两件大事:匡城被围和宋城遇险,还因为孔子是殷商后裔。孔子到达宋国的时候,历时600余年的殷商政权已亡于周。商朝灭亡之后,商纣王之子武庚被武王封为殷君,封地在宋。后来武庚叛乱被杀后,摄政的周公改封归降的纣王庶兄殷王室微子为宋国国君。
周公把商本土一分为三:其西部洛水之阳建立东都洛邑,附近的沁阳猎区划属东都王畿;北部安阳、朝歌一带建立卫国,由武王弟康叔统治;东部商丘一带才是微子的宋国,故宋国是经历了武庚叛乱后而残留下来的殷人政权。前面说了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他的祖先孔父嘉的父亲是宋戴公、成公、宣公三朝佐命大臣,地位显赫而持久。孔父嘉历任宋穆公、殇公两朝大司马,享有与其父同样地位,但后来被华父督杀掉,夫人被对方占有。同情孔父嘉的宋殇公也遭华父督杀害,这是宋国历史上著名的弑君事件。事情发生在公元前710年,上距周平王东迁约60年光景。从此以后,孔氏家道不振,很快衰落下去。孔父嘉死后,其子木金父为华氏所逼,逃到鲁国。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孔子。孔子是孔氏在鲁国的第六代移民。对自己的祖籍,孔子是怀念的。他临终前还说:“丘也,殷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