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许巍、张楚、郑钧,不许联想(3)

昨日不辞而别:废都摇滚记忆1990-2014 作者:锤子


我似乎不应如此较真,这不是西安摇滚乐的骄傲吗?我暂且把这当作骄傲,可一旦如此,20世纪90年代为了演出东拼西凑的设备、因为喜欢摇滚乐承担演出的酒吧、连续赔钱的音乐节、有据可查的二百支以上的乐队……这一切,都应享有这项荣誉。如果一定要排名有先后,那么这些落到实处、超乎音乐本身的人和事更应排在前面。

真的不用如此较真吗?在摇滚乐最终沦落为娱乐的年代,商业的成功更具话语权。有人因此怀念更加理想的20世纪,可问题是,20世纪就理想吗?比起摇滚乐刚起步不久就进入黄金时期的90年代初,摇滚乐的风格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被宽容地接受,可它仍然无法宽容到让喜欢左小祖咒的人喜欢他的前两张专辑,反而让“冥界”“施教日”“腐尸”等重型乐队加速消逝,留下的仍然是中国摇滚刚起步时的“符号式”明星(如果可以用这个词汇的话)和更具流行潜力的拓荒者。甚至连拓荒者都显得尴尬起来。

可无论如何尴尬,在面对媒体和观众的时候,他们仍然有一席之地。公众需要偶像、需要“成功”的榜样,摇滚乐也不例外。可摇滚乐在中国确实需要更基本的东西,因为它在中国的畸形发展,比如太多父母认为玩摇滚乐不务正业,比如它经过了中国台湾“魔岩”的拔苗助长,再比如它的音乐节越来越多,真正的摇滚乐队却越来越少。在看似繁荣的假象下,市场从未给过摇滚乐真正的机会,它业已成为娱乐,但娱乐得不够专业,既然不够专业,为什么冒着撑得要死的危险装胖子,从点滴做起不是更好吗?

点滴,在我看来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汗珠,是百年老店的传统,是工匠手里把手磨出茧的工具……也是高松重组飞乐队的决心、王建房“三顾茅庐”的艺校历程、习明一路走来的爱恨交织不放弃和琥珀不做北京乐队的自然反应,它还是没有固定演出场地的年代用30瓦音箱拼凑起来公开演出的GOSH乐队,是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张贴演出海报的张玮,是做了三场张冠李戴音乐节赔到没钱回家的双喜。它更是我的朋友小猫,因为单纯的热爱,自己出钱负担走了乐队首张小样的部分费用,出钱做了一张并不为人所知的西安乐队合辑,最终因做了一场北京某乐队的西安演出赔到体无完肤而不得不回山西老家。

不是故意煽情,是想看清楚摇滚乐确实有更重要的东西,虽然它的终端依然是音乐本身。难道这些东西其他行业没有吗?当然有,辛苦坚持是任何事情的基础,如果产业链需要自给自足的摇滚乐,这种基础就更是不可或缺。

这样是不是就可以脱离那个只有把音乐做得主流一点儿才能在商业上成功的俗套?至少可以随性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不被其他人左右吧。

点滴和基础,正是西安摇滚二十多年来的精髓和质量保证,至于“杰”,三杰也好,四杰也罢,大家说一说,也就过去了,即使真正当回事,也应该没人反对,只是不要联想太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