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放任自流的时光(2)

独立日:用电影延长三倍生命 作者:木卫二


勒维恩的麻烦,几乎都是自找——文艺青年似乎总是喜欢毒害自己。对改变了美国音乐史的鲍勃·迪伦,人们尚有“特立独行”一说。对勒维恩这种只关心自己音乐的家伙——行为不检、恃才放旷、宁可去跑船也不愿意唱那些讨喜的歌——也许他们就适合自生自灭。一般电影会让观众相信:主人公的坚持是有道理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死不认输的性格能改变命运。《醉乡民谣》不讲这套,即便勒维恩真的成名了,他就会放过自己吗?恐怕还是会自我嫌恶,放浪形骸。但科恩兄弟绕这么大的一个圈子,绝不是想给勒维恩下判词。导演没有表现出多余的怜悯,但还是对主人公有所偏幸,哪怕是嘲讽,哪怕是让他疲于奔命像条狗。如果不是这种偏幸,也不会有《醉乡民谣》这部电影了。

有趣的是,电影有一个神秘任务,那就是找猫。导演很认真地说,因为《醉乡民谣》没什么剧情,所以便把猫搁到里头,反正文艺青年都喜欢。更何况,这只猫还叫尤利西斯,屡次脱逃,不知所终。有人说,猫是那位死去搭档的代替物,预示着死亡和勒维恩的一蹶不振,这或有道理。博尔赫斯在《南方》写到了一家咖啡馆里的猫,它冷眼看世界。当主人公抚摸毛皮,“他觉得这种接触有点虚幻,仿佛他和猫之间隔着一块玻璃,因为人生活在时间和时间的延续中,而那个神秘的动物却生活在当前,在瞬间的永恒之中”。

有人说,看《醉乡民谣》,竖着耳朵听就是了。我的感觉稍有不同,起音乐时,喜欢民谣的固然可以如醉如痴,感受眠思梦想的黄金时代。于我而言,彼时彼刻的电影却进入一个“无声的空间”,所有挑唇料嘴喧扰嘈杂全都消失,只有勒维恩和他的歌,只有民谣歌手和他们温暖抒情或不容于世的声音。如果这也是一部关于解谜、关乎自我寻找的人物传记电影,那么,只有在这些幕间休息般的个人篇章,我才真正找到了勒维恩·戴维斯。

最后揭晓下答案。Inside Llewyn Davis的片名,出现在第68分钟。勒维恩推销自己的音乐,亮出了这张同名专辑,老家伙让他现场来上一首。两个工整的Zoom-in推镜,被聚焦的脸部特写,勒维恩在真情演唱,老家伙也听到心里去了。可是,这样的音乐不赚钱啊,所以还是回纽约吧。最后,他终于决定要放下什么了,跟这放任自流的时光,跟那个神秘人,也跟观众说,再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