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子哥儿整治阮大铖

她们谋生亦谋爱 作者:闫红


他这种人,当然不肯安心在老家呆着,仗着手里有俩臭钱,在南京裤裆巷买了一处宅院,调教起歌儿舞女,编剧导演一肩挑,演绎他创作的戏曲。也别说,在这方面,这小子颇有几分歪才。张岱在《陶庵梦忆》中,盛赞他家的戏“本本出色,脚脚出色,齣齣出色,句句出色,字字出色”,看了这样的评价,真让人遗憾阮胡子之生不逢时,若是活在现在,怕不比张艺谋陈凯歌风头更健?

按照陈寅恪的说法,阮大铖创作的《燕子笺》《春灯谜》二出戏,有其痛陈错认之意,情辞可悯。陈是经历过沧桑世故的人,有这样一种体贴入微的慈悲,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这样去理解别人,至于那些春风得意,未曾翻过跟头,各方面都处于强势的年轻人,就更是这样了。

没错,我说的就是复社里那帮公子哥儿。

当时的社会,有点像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社遍地开花。不同的是,那会儿的文学社除了探讨文艺,还关心政治,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以贵公子为代表人物的复社,便有接过东林衣钵清扫天下之志。

想睡觉就来了个枕头,想清除奸恶就来了个阮胡子,昏头昏脑撞上门来的阮大铖,正可以被这闲得长草的年轻人拿来练手。

这就有了《留都防乱揭帖》。

某日,复社核心人物之一吴次尾和一个姓顾的年轻人在一块聊天,说这阮胡子新来南京,应酬交际,不亦乐乎,好像还很有市场似的,怎么没人揭他的画皮呢。顾同学慨然道,我豁出去,愿为南京城除这么一害。吴次尾一听也来了劲,俩人一拍即合,细细谋划,不知道是觉得两个人的力量还不够大,还是认为这么有意思的事情,不能不带上陈贞慧,就跑到陈贞慧那儿,鼓动他也来掺和一下。

陈贞慧非常赞同,说那些跟阮大铖来往的人,有些属于不知情,我们一旦点破。他们肯定要把这姓阮的当成臭大粪,“争思决之为快”。

说干就干,吴次尾当晚灯下就拉出个初稿,全文一千五百字,提出阮胡子三条大罪:

一,阮乃阉党余孽,逆案中人,不好好在家闭门思过,还到处结党营私,实在可骇;

二,攻击阮的经济问题,指出阮某积赃私数十万之多;

第三,而今流寇作乱,多事之秋,阮某这样的坏人务必根除,否则有可能祸起萧墙,危及陪都。

细看这三条,第一条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凭什么你们见天聚会就是谈诗论文,意气相投,人家阮胡子会个朋友就是结党营私?第二条则为空穴来风,你们又不是检察院的工作人员,数据何来?罪名如何确定?至于第三条,看似振振有辞,实则无理之至,任何人身上都有犯罪因子,要是这么未雨绸缪下去,这世上的人个个该杀,包括这些年轻人自己。

但是,愤怒其实是一种让人感到很享受的情绪,当一个人说“我愤怒”,他马上就会感到自己气势如虹,声势如虎,真理在握,顾盼自雄,超越了平时庸俗谨慎精打细算过小日子的自我,看觑得自己也如伟人一般。相形之下,理性则是迟疑的、磨蹭的、唧唧歪歪的、不爽快的,当然是前者更有吸引力。

就像天涯论坛上goto先生所言,人民需要荡妇,来显示自己的道德和忠贞,来显示自己是社会的大多数和领导者。同理,人民也需要公敌,用公敌的“非”,证明自己的“是”,所以,这个《公揭》一抛出,应者云集,吴次尾陈贞慧他们,很快搜集到了一百四十几个签名。

要知道那是媒介甚不发达的社会,不像现在,坐家里朝网上发个帖子,只要标题骇人听闻,能混到成千上万的跟帖,这一百四十几个签名背后,是吴陈们的匆匆脚步、仆仆风尘,那段日子里,南京城的很多角落,都印上了这些热情的年轻人的脚印。

一百四十多签名,像一百四十多发炮弹——吼吼,这比喻有点夸张,再说那是冷兵器时代,不如说,像是一百四十多枚石子,通过年轻人的弹弓,朝阮胡子射来,把毫无心理准备的他,打得落花流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