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德是中西方共尊的普世价值观
何为医德?在此,我们说的是指医生在其职业工作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
医生的职业工作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医德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处于道德观念的制高点。一个社会的医德水准体现了这个社会活动的道德水准。
据说,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学医的学生入学时的第一课都要先学古希腊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而且都要正式宣誓。
希波克拉底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医生,被认为是西方医学之父、人类最伟大的医学家之一。《希波克拉底誓言》以朴实、洗练的语言,提出了“绝不利用职业便利做缺德乃至违法的事”的行医道德标准。
《希波克拉底誓言》翻译成中文约有500字,在这里我们摘录几句于下,以一窥西方医学界代代相传之医生职业道德标准之概貌: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和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与他人,并不作该项之指导,虽有人请求亦必不与之……
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作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尤不作诱奸之事……倘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祇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地鬼神实共殛之。由此可见,两千多年以前,西方社会就有了医生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道德标准,这至今仍是西方社会在医德方面的一种普世价值观。
在中国,医德更是一种很久远的价值追求。据史书记载:“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这种“尝百草以疗民疾”的风格和思想,就是中国古代医德的主要内涵之一。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关于医道医德论述的典故史籍可谓浩如烟海,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强调道德可以说是中华医学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最突出的人文特征。《黄帝内经》指出:“天覆地载,万物备悉,莫贵于人。”唐代“医圣”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中有一卷叫《大医精诚》,可谓中国医学典籍中最为全面系统的医道医德规范,向来为中国习医者所必读。
《大医精诚》强调医道之“精”,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要求医者必须要有精湛的医术;同时强调医道之“诚”,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要有“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而不能“恃己所长,经略财物”等。
由上可见,自古以来,医德就是中外医学界所共尊的普世价值观。其共同点之一就是:医疗活动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商业活动,因此,医生不是商人,经济效益不是医疗活动的终极目的。在西方社会,如《希波克拉底誓言》所述:“为病家谋幸福是唯一目的。”在中国传统社会,其终极目的就是“悬壶济世,普救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