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武夷,棹歌闲听两三声(一)3

深度行走 作者:陈传意


唐以后因中原文化不可阻挡地南播,而使福建经济文化不断发展,还因唐后期中原战乱频繁,福建反成避难所,许多贵族、文人成了南移闽地开发的中坚。南宋偏安江南,福建又成了躲避中原角逐的安定后方,仍在默默开发、默默繁荣。

道教徒深信,秦代武夷君乘白马,腾紫云,来此修行。司马迁《史记 》记载汉武帝派人来武夷,用干鱼祭祀武夷君。山水胜境若诞生不了神话传说,仍不算“天人合一”。即使伪造,若无“天人合一”之化境,也是文化史的悲哀。武夷诞生的神话传说“武族夷族成一家”、“千古奇观虹桥板”、“仙翁骑虎上峰巅”、“伏羲劈开一线天”、“仙人开仓济苍生”、“大红袍传说”、“两股泪泉惊天神”等等,无不反映民间恩怨情仇,无不表达民间渴望切盼。它是一种悠久的和声,众生的共鸣。有的可与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这些神话媲美,审美价值甚高。这些神话传说,赋予武夷勃勃生机,拳拳情愫,是对文化史的填补、大千世界的熨帖、现实人类的抚慰。余秋雨先生说,早在19世纪,西方考古学者就证明,许多远古传说掩藏让后人惊讶的史实。如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1870年对特洛伊遗址、1874年对迈锡尼遗址的挖掘,证实了荷马史诗及有关远古传说并非虚构。徐炳昶先生在《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书中指出:“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著名史学家、考古学家李学勤先生说,古史传说从伏羲、神农到黄帝,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确有神话色彩,但若否认其历史“质素、核心”,就会抹煞中国人自古尊重历史的一个文化特征。神话传说一般超越时空,自由自在,往往是人类共同的祈愿,比历史真实更重要。这里的民间,多把神话传说理解为“天人合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圆地方,地方天圆。我甚至认为,这些神话传说,比那些自汉武帝封武夷以来,历代文人骚客、显宦僧道在这里留下的摩崖石刻,还珍贵。尽管这些石刻或潇洒,或苍劲,或浑然,但与民间本质真味乡风比,还是化了浓妆,甚至暗藏虚诳,难以看透。恕我难将这些神话传说一一叙述,如朱熹大师所叹:“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7月25日至27日,酷夏,武夷电闪雷鸣,大雨滂沱,我们被淋得狼狈不堪,但有迪音、塞雪风雨同行,心中依然是朗朗丽日,风轻云和。泥泥水水、散散淡淡地写下点文字,颇不成章,算是到过武夷。

2009年7月29日于厦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