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个半大孩子小穆的眼里,阿布拉德与孩子们之间的美丽的误会完全是骗人的鬼把戏。他是阿布拉德的邻居,饱受父亲家庭暴力的摧残,对世界和生活感到绝望,因此,他非常痛恨阿布拉德为其他小孩子讲述的故事和美好的幻想,决意拆穿阿布拉德的“谎言”。这也许是他唯一值得骄傲的事情了,他清楚地知道阿布拉德的“底细”。于是他偷了父亲的钱,带着几个小孩子去机场,看到匍匐在地上擦地板的阿布拉德时,他首次尝到胜利的喜悦。回到家中,父亲打骂母亲,说她偷了钱,小穆的胜利感顿时烟消云散。
独居多年的阿布拉德,在给孩子们讲述自己所谓的冒险故事的同时,似乎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小穆的恶意,不但没有激怒这善良的老人,反而让他更多地思考如何帮助小穆走出家庭暴力的阴影,这是一个艰巨的难题。阿布拉德自己能力有限,只好开口求助刚认识不久的忘年之交——机长诺儿。
小穆逃离父亲的暴力之后,等待阿布拉德的,是小穆父亲愤怒的拳头。但阿布拉德无怨无悔,这个决定让他不再觉得自己老而无用。虽然孩子们围绕着他听他神采飞扬地讲述虚构的冒险故事也让他很受用,可是比起帮助一个心灵受到戕害的孩子重新寻回人生的希望,那种受用的感觉就不值一提了。他曾经梦想飞上蓝天,现在,他希望小穆能飞上蓝天。
这个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影史上的另一经典名片《天堂电影院》(Cinema Paradiso,1988,意大利)中,老放映员阿尔弗雷德在爱看电影又聪明调皮的小男孩托托的陪伴下,暗淡无光的生命焕发了光彩。最后,他鼓励托托走上自己的电影之路。多年后成为著名电影导演的托托在听到阿尔弗雷德的死讯时回顾自己少年时他们之间的美妙经历,化成《阿布拉德机长》一片最后,成年的小穆机长凝望飞机的定格画面。不过本片比《天堂电影院》简单得多。
片中的女机长诺儿,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她生活富裕,家境优越,却苦于父母逼婚的压力,不得解脱。尽管每日飞行于天空之上,却并不觉得多么自由。她虽看不上那些与自己门当户对却毫无追求的男人,可也找不到一个心仪的对象。渴望理解的诺儿能和阿布拉德交上朋友,说明比起身体在空中的飞行,她更渴望心灵的自由。显然,阿布拉德拥有这种自由。诺儿和片中另一个女性角色相对应,就是小穆的母亲,她没有自主生活的经济能力,虽然遭到丈夫无休无止的虐待却一直逆来顺受,更无法保护自己心爱的两个孩子。这也是影片所关注的日益现代的约旦在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受压制、被束缚的女性。考虑到影片发生的背景,以及本片作为约旦50年来第一部出口国外的剧情长片,导演对保守的约旦传统的批判,需要一定的勇气。
影片让人怦然心惊的,是最后阿布拉德机长决定牺牲自己,去拯救小穆。几乎在所有关于老人与孩子的影片中,都有一条非常明晰的线索,就是老人与孩子互相影响,互相温暖也互相学习,经由开始的不和最终达成谅解。在生命的两个极端时刻——最后与开始,老人与孩子从对方身上寻获最真诚的感动和最耐人寻味的价值。本片中,阿布拉德没有获得这样的东西。他所竭尽全力帮助的塔瑞,在他没有能力再帮忙的时候,还指望着他的帮助,好像并不明白人不能一直依靠别人帮助的道理;他将欢乐带给孩子们,孩子们在得知他并非机长之后,疏远了他;他也没有机会看到小穆在成年后实现自己的梦想。阿布拉德机长奉献的全部,是一个老人对孩子单向度的真挚的爱,他用最后的时光,证明人生永远有新的可能。
以上种种使得本片独立于廉价的励志故事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