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密长青春科尔寺(3)

破译藏地密码 作者:杨新安


禅房内设有一、二世香根活佛的灵塔,塔高3米,以紫铜镀金。塔身錾有各式花纹图案,镶嵌有祖母绿、金刚石、珊瑚、玛瑙、珍珠、绿松石、琥珀、翡翠等各种珍宝,制作工艺精致、别具匠心。

从禅房侧门穿出去,是寺院的食堂。

食堂内收藏有清乾隆时期铸造的为僧侣烧饭的巨型铸铁锅。

说它巨型不夸张,这口锅一次可以煮出三四百人的饭来。铁锅四周镌刻着各式花纹、龙纹、铭记等纹饰。据说,此锅不仅制作工艺精良,而且在锅底的用材上有考究,以至于无论文火武火急火还是慢火烧饭,它都不会煳底。现此锅已成为文物。

经堂外的长廊下面,坐着几位藏族工匠,他们正在把牦牛皮上的毛刮下来,刮干净的牛皮将用于新大殿制作法鼓。牦牛皮已被浸泡得发胀,在工匠的铲刮之下,显露出光滑的乳白色。在经堂的另一端,还坐着两位老年妇女,在隐隐的诵经声中,她们把黏土挤进一个青铜模子里,模子的内膛反刻着经文。她们在制作印有经文的锥形经筒。制作好以后,她们会把经筒置放于经堂各处,希望它们被经年累月的诵经之声开光并注入灵气,为众生带来好运。在她们专注的工作下,普通的泥土因为佛经的渗透而变成了圣物。泥土被她们升华到佛国的境界,又反过来回报她(他)们,修炼出不卑不亢、不惊不乍、无我而超脱的心态。

在另一个很小的僧舍门前,我驻足徘徊。

门开了一条小缝,从里面传出忽高忽低、悠长绵缓的诵经声。我很想推开门进去和这位并不显孤独的诵经者聊聊。

可是,我一个俗人凡夫,他一个佛门中人,我们之间能够聊些什么话题呢?

随便什么话题都可以吧。

比如专注、比如佛经等等;

比如我会说,我们是坐在同一条牛皮船上的求生者,不分凡俗和高雅、不分充实和孤独……

可是,我迟疑再三,最后决定不进去打扰他。只在门外听听、看看。

人人都知道,市俗的思维体系怎和高尚的禅道同日而语?

门缝里透出青灰色的光亮,折射着映出床边佛龛上那尊小小的佛像,佛像似乎是泥塑的,彩绘的颜色脱落得厉害,近似于斑驳,但这并不影响佛像慈眉善目的造型。佛像前,酥油灯忽明忽暗,制造出高深莫测的意境,倒是于此情此景十分契合。

诵经者半跪半坐在佛像前,嘴唇翕动,口中念念有词。他的身姿有些僵直,手指却灵活而迅捷地拨弄着一串深褐色的念珠。

“嗡、嘛、呢、呗、咪、哞……”

专注的诵经者和沉默的门。

婉转的诵经,拖延出更多的是心的宁静。

诵经者眼睑低垂,神态漠然,在窗外阴沉暗淡的天光映照下,脸上呈现出一种我从未见过的超脱宁静和泰然自若。

在藏地,

酥油归于灯,

青稞归于酒;

经卷归于寺庙,

朝拜归于布达拉。

藏房归于抵达喇嘛庙上端的虚空之前的驿站,

男人归于天空与草原之间浸染成格桑花颜色吹动经幡的长风。

而每位诵经者和参禅者归于——

天堂格桑花儿开。

长青春科尔寺内有二十多位佛学造诣很高的活佛,并设有密宗学院和显宗学院。由于注重学业,寺规严格,长青春科尔寺的高僧、学者层出不穷,成为整个康巴地区仅有的两个能够授予“格西学位”的寺院之一。

长青春科尔寺主殿左侧,刚建成一座大殿,正在进行装饰和彩绘,与并肩伫立的驻点交相辉映,显现出正在发展的宽与阔。新建大殿金顶上的经幢、法轮、护法轮的羚羊富丽堂皇庄严气派金光灿灿、直逼晴空。新殿与老殿像是承载长青春科尔寺历史发展的载体,记写着寺院不断发展的进程,显示出长青春科尔寺过去与今天的辉煌。

长青春科尔寺背后山坡上是附属的佛学院,几百名藏族青少年身穿绛红色袈裟在此学习佛法。

在藏地,

春来冰雪融,

女孩归于土地,

男孩归于寺庙;

风吹雪花开,

女人最终归于永远不能触及的秋天,

男人最终归于如一个梦境的超脱世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