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译序(2)

莫菲 作者:贝克特


贝克特是爱尔兰英语作家,或者说,是侨居巴黎的爱尔兰裔法语作家。他承认,“爱尔兰籍贯给自己的创作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他终生“持爱尔兰护照”。除欧洲大陆的各类文艺流派,他还受到了许多爱尔兰前辈作家的影响,如《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戏剧家约翰·辛格、诺贝尔奖诗人威廉·叶芝、画家杰克·叶芝、意识流代表作家乔伊斯等。因此,尽管他遵循了“极简主义”的原则,在早期作品中也时常提到伦敦,但细心的读者和观众还是能体会到,在文化上贝克特是属于爱尔兰的。不仅他的早期小说多以爱尔兰为背景,如《莫菲》以及《瓦特》中关于纳克博的故事,而且他的中后期戏剧也常常如此,如1956年创作的《所有倒下的人》就以他童年时的故乡为背景,是他最具自传色彩和鲜明爱尔兰特征的戏剧之一,而1959年创作的广播剧《余烬》虽然背景更模糊,但依然可以断定是以都柏林南部的海滩为背景的。此外,贝克特小说的语言和戏剧中的对白都明显带有爱尔兰英语的节奏和句法特点,如小说《瓦特》中连绵不绝的流水句,以及舞台剧《来来往往》中三个女人的对话,这些都带有浓厚的爱尔兰色彩。

可以说,在骨子里,贝克特是爱尔兰作家。只是在“去殖民”意识还不浓厚的年代,这位英语作家被英语的故乡勉强笑纳了。不明所以的中国论者常把“英语作家”当作“英国作家”, 而一些《英国文学选读》类教材的编者也不注明贝克特和詹姆斯﹒乔伊斯的国籍,无意中成了文化霸权的追随者和殖民主义的拥护者。

1969年获得诺贝尔奖以后,贝克特就进入了中国的视野,其获奖戏剧的翻译、出版随之开始。80年代,他的其他戏剧也得到了译介,但只发表了少数荒诞派或存在主义之类的论述和艺术赏析文章,而在90年代,贝克特研究的新时代才真正开始,除一般性论述和硕士论文外,学术论文、论著(章节)和传记相继发表或出版。到世纪之交,数篇博士论文通过答辩,十余篇学术论文也在外语类核心刊物上陆续发表,掀起了中国贝克特研究的第二个浪潮。在2006年4月前后,随着贝克特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全世界的展开,除汉译纪念图册、报刊与网络纪念文章以及戏剧赏析文章大量涌现外,相关专著得以出版,另有数篇博士论文通过答辩,而且贝克特所有法语作品的汉译本也推向市场,使贝克特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跨入了黄金时代。

在贝克特所有作品中,重译最多、质量最高的当属早期戏剧代表作《等待戈多》,其中施咸荣的译本流传最广,而台湾传奇剧社的戏曲版译文《等待果陀》可谓独树一帜。2006年余中先等推出的5卷本《贝克特选集》,除短诗和片段式作品外,还收录了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和戏剧,是国内规模最大、耗时最长、收录最全的贝克特作品翻译工程。此外,国内的戏剧学院除自己编导了数部贝克特名剧外,还邀请爱尔兰大门剧院、台湾当代传奇剧社等上演了英语版《等待戈多》和中西结合版《等待果陀》等名剧,使贝克特戏剧的交流与欣赏呈现一派热闹景象。

《莫菲》(Murphy,1935年创作,1938年出版)是贝克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具有荒诞、黑色幽默和心理分析的色彩,形式上并无实验的痕迹,基本属于现代主义小说,但后续小说的主题或主人公的精神追求在此都有所体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