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女士的就义,使吕碧城也蒙受了一场生命的危难。
那一年,秋瑾和吕碧城在《大公报》馆告别之后,不久便东渡扶桑,开始了她的游学生涯。七月中旬,秋瑾给在天津《大公报》的吕碧城寄来了书籍和稿件。七月二十二日,吕碧城在《大公报》“中外纪事”栏撰文说:
浙江秋璇卿女士,自号鉴湖女侠,慷慨激昂,不减须眉。素悲中国教育之不兴,国权不振,以振兴女学为栽培人才之根本,乃于上月初九日(1904年6月22日),由京起程,游学日本。日前,寄书于其寓津之女友云:“二十日(1904年7月3日)到东京,即进实践女学校。一年后进师范学校。”并云:“彼国妇人无不向学,我国女子教育需材甚急,我同胞能多一留学生,即他日多一师资”云云。志之以为中国女子之劝。
八月中旬,秋瑾又一次给吕碧城寄去自己写的文章,内容是欢迎中国学生赴日留学。八月二十六日,吕碧城以《中外近事·女界之光》为题,在《大公报》撰文:
日昨,秋璇卿女士由日本东京实践女学校来函,致吕碧城女士云:“东京前有共爱会社,嗣又中途废止。今东京女学生,计有三十余人,来者日多。今余与陈撷芬女士重兴共爱会,实行共爱会之宗旨。并设女招待一员,照拂女学生之来东及入学校等事。祈普告同志,倘愿来东留学者,或电达横滨山下町一百五十一番地陈撷芬,或东京中涩谷实践女学校秋瑾。”
自此,吕碧城与秋瑾书信不断,直到秋瑾在绍兴遇害。
一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秋瑾结束了一年多的留学生涯,与易本义、姚宏业等人,乘“长江号”客轮从横滨回国,第二年的二月中旬,她从上海回到绍兴。她先是到吴兴的浔溪女学堂当教师,结识了徐自华、徐蕴华姊妹,并介绍她们加入同盟会。后又到上海筹备创办《中国女报》,编辑部设在上海虹口北四川路厚德里九十一号。陈伯平任编辑主任,姚勇忱、张剑崖任编辑,徐蕴华任校对,尹维峻负责发行管理,秋美章任总务,秋瑾任社长兼发行人。这期间秋瑾为创刊事与吕碧城书信往返,并请她为《中国女报》撰写文章。
一九○七年一月十四日,《中国女报》(第一号)创刊,该报为32开本,每期64页,设有论说、演坛、译编、传记、小说、文苑、新闻等栏目,主要撰稿人有秋瑾、陈伯平、吕碧城、陈志群、钝夫、黄公、燕斌等,但大都出自秋瑾之手。创刊号首页署名“鉴湖女侠秋瑾”的《中国女报发刊辞》、《敬告姐妹们》和吕碧城撰写的《女子宜急结团体论》等文章。3月4日,《中国女报》第二号发行。报上刊登了秋瑾身穿和服、手执日本刀的照片,自荐诗《勉女权歌》等文章,以后因经费困难、秋瑾奔走革命而停刊。她在绍兴创办大通学堂,联络各地会党,准备浙皖两省起义。安庆举义失败后,秋瑾拒绝出走,被绍兴府衙门逮捕审讯,这年六月初六(7月15日),英勇就义于轩亭口大街。
清政府在审理“秋案”中,从大量的文稿、信函、电文中得知吕碧城、吴芝瑛等与秋瑾来往密切,认定是她的同党,遂被浙江巡抚衙门禀报京师的法部,要求批捕吕碧城。
法部的前身是刑部,后改为法部。袁克文十七岁那年,给他的父亲袁世凯写信,要出去做官,袁世凯也觉得应该让他历练历练,于是设法在法部给谋了个员外郎的差事。在法部供职,自然要与案件打交道,他看到浙江来的奏报,感到吕碧城是父亲辖区内之事,便立刻告诉了父亲袁世凯,并晓知以利害。
袁世凯得知此事后,也认为吕碧城是自己重用的人,而且是个难得的人才,如果被抓走,不仅有伤面子,也会给政敌以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