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里的客人渐渐少了,我走进职员休息室,感到累得快虚脱了。为什么过了这么久,我还是没有习惯呢?反倒觉得自己越来越容易累了。 别人似乎也是这样。朋友们、朋友的男朋友或者丈夫们,似乎人人都过得非常吃力。因为在这个社会上,如果不想失败的话,就不得不一直坚持着。大家都认为只有以胜利者的姿态生活着,才能得到幸福。
也许我们是这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里最孤独的国民吧。巧妙的“孤独系统”把竞争与焦虑结合了起来。每个人都担心自己跟不上别人的节奏,于是人们都成了一个个失去自我的灵魂,在这个无限的游戏中陷入了孤独系统的恶性循环。
丈夫每天出去工作、挣钱,作为全职家庭主妇的妻子一个人留在家里,自然会感到很孤独。正因如此,妻子便想从孩子身上找到自己的价值,她们开始为了孩子而活。在无限的教育竞争中,她们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出人头地成了她们生活的全部。但在那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中多了一份不安与焦虑,并且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害怕自己做选择,自己做错了事总是怪到别人头上。也因为这样,孩子们之间产生了疏离感,他们结婚后,世界上可能就又会多出一个孤独的家庭。
接下来,一个更为辛苦的循环又开始了。
我觉得我和我的同龄人是在孤独系统中成长的第一代。从小就经常 被拿来与别人做比较,总是觉得与自己的想法相比,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更为重要。在别人面前,我们一定要符合他人的期待,几乎不会考虑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竞争与不安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渐渐地成为了生活的支配者。我们不能落后于别人,必须紧跟流行,跟随着电视、网络,或者那些名人,努力地追赶潮流。这些潮流,与其说是我们留给后代的遗产,还不如说是我们留给他们的庞大债务与孤独感。
雪丽的男朋友(似乎已经分手了,是不是应该说是前男友呢?)有一个自创的词语,叫作“追随费用”。它指的是为了自己不被这个世界排斥而付出的费用。 比如子女的教育费用以及其他一些文化支出,即使增长得再快,仍旧人人抢着埋单。这无止境的攀比加速了中产阶级的崩塌以及两级分化。
他的话似乎有点道理。这个时代是以“别人对我怎么看”为判断标准的,“外貌至上主义”也是同样的道理。反正自己的内心别人看不见,就不必费脑筋了吧?可是你越是给自己的心灵自由,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与尊严就越容易受到伤害。结果,人们不得不把自己抛在脑后,只关注别人的一切。
因此,人们就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恐惧了。人们无法认清他人所期待的自我与真实的自我的差异,最终只能在辛苦追逐潮流的过程中,产生心理上的矛盾与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