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在同里 (4)

走吧,趁我们还活着 作者:龚映吾


出了退思园,又去了另一个姐妹园林:静思园。它在退思园后一百多年才修建,以收藏奇石精品而闻名。太湖灵璧石有几点特殊的品质:瘦、漏、皱、透、清、奇、怪。据说园子主人当年曾数十次去往灵璧石的产地,收集了3000多块石头,其中精品有100多块,分布在静思园中,并且特意开辟了奇石院、奇石山庄、奇石馆,用以收藏这些心爱的石头。

园中景点一一寻觅而去,有鹤亭桥、计成亭、水飞虹、庞山草堂、咏石诗廊,虽然是新建不久,却也不失江南古典园林独到精致之美。

不知不觉,时间已至午时,园中的游客涌入不少,人影在风景中穿梭如织。我感到腹中饥饿,便退出了园林,回去了古镇街道。

同里老街分别以街、圩、埭、弄命名,较有名的是竹行街、鱼行街、陆家埭等,原是卖竹器卖鱼的街市。

回来啦,现在却一扫清晨时漫游的安宁,变得热闹非凡。

明清街上人来人往,小摊位上出售的商品主要有四类:工艺品、名人字画、土特产和特色小吃。我挤入人群中,缓步向前,看着店家忙着招徕顾客的丰富表情,听着各地游客夹着乡音的讨价还价,又是另一种乐趣悠在心间。

虽然手中捧着青团、闵饼、还有茨宝糕,这些都是同里当地特有的小吃,但仍然挡不住店主的劝说,以及对美食的贪婪,被拉进一家饭馆,品尝湖鲜名菜。

我守在厨师身边,见他以鸡蛋白调匀后加入米粉、虾仁,入锅油氽,制成了名菜“糕里虾仁”。而另一道菜“香油鳝湖”则费些功夫,要用炒鳝丝与火腿肠、鸡丝、虾仁等配制一起,加入姜丝、酥油、蒜泥等佐料,用沸油浇面而成。

慢慢地品尝着当地的如此美味,我自觉更贴近同里人的生活了。

酒足饭饱,满意地伸个懒腰。

饭馆老板来收钱时,很友好地问我,“吃好了吗?”

“特色菜很好吃。”

“那就好。喜欢就好。”

我听他的口音不像当地人,就问他,“你是哪儿人呢?”

“我是河南人,在安徽开了几年餐馆,后来听说同里退思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了,就赶紧到这儿来开餐馆。现在这儿也住了好多年了,也算是半个同里人啦!哪儿能挣钱,在哪儿生活都行!”

他说的话,是每个地方生意人的常态,家的感受,只与金钱挂钩在一起。

身体感觉有些疲倦了,不想多语,就问他,“在哪儿可以休息一会儿呢?”

他告诉我,“南园茶楼。”

顺着他指的路行去不远,便看见了茶楼。

南园茶楼始建于清末,坐落于同里史上前八景之一的“南市晓烟”景致之中,堪称“江南第一茶楼”。由于来此喝茶歇脚的渔人很多,故又被称作“渔人码头”。

茶楼底层的人比较多,有的在喝茶聊天,也有些人在吃点心。我直接上了二楼,看见有陈去病与柳亚子对弈的蜡像雕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与二老相对。

眺望窗外,只见小船在河道内穿梭往来,不为谁而停留,却满载着幸福与活力,带给观者淡淡的欣喜。船头的鸬鹚,在水面上下来回的扑腾,黑色羽毛亮丽地舒展,不时衔上一头鱼,忠心耿耿地为渔人服务。而随了街道曲折迂回的河堤岸,斑驳的石块刻满了岁月的沧桑,让人深深感慨历史变迁的同时,眼神也变得更加深邃,更加迷茫,刘长卿的一句诗便浮上心头,“怜君何事到天涯”。诗句到底伤感了些,转念一想:古树、飞鸟、小桥、渔女,……这些平时只能在画中感受的风景,如今都生动地展现在眼前,我又何苦自哀自怜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