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岁遇见北大,失败是第一份成人礼(3)

我在哈佛上大学 作者:石榴花 刘鹏飞


挫败让我“醍醐灌顶”

有一天在路上遇到几个朋友,她们正要去法学院教务部。她们告诉我从大二开始学生可以自主地申请奖学金,而不仅仅是院里按照成绩分配——这个自主申请当然是针对成绩比较好但却没有达到院系提名要求的同学,她们还邀请我一同去教务部查看排名。

此前我并没有太细看自己的成绩,更不关注其他同学的成绩,但还保留着高中时代遗留下来的一点自信,心里想着,我的成绩就算不太好,总也差不到哪里去,而且奖学金,当然是多多益善。

于是我们几个来到教务部,我跟一位教务老师说道:“老师我要申请奖学金,想查一下排名。”在告知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后,老师拿出名次表开始翻看。于是我看着他的目光在第一页上停留了3秒,翻过去,第二页……第三页……第四页……两百人的法学院,这大概是一百名以外了吧。后面的情节我已经记得不十分清楚,我不记得自己后来与教务老师及朋友们有过怎样的交流,自己又是怎样离开了法学院。我只记得回去的路上经过未名湖,我在湖边坐了两个小时,看着夕阳落下,黑暗将我所有的自信与自尊慢慢淹没,而仅剩的一点自尊让我强忍住没有在一对对牵手散步的情侣面前流下眼泪。

可能会有人觉得我无病呻吟,有人觉得我小题大做,也许我对自尊的理解确实过于严苛,可是如今的我,是多么庆幸当初自己还有那么一份倔强的自尊。在那两个小时里,我想了比上大学两年来都要多的事情。我想到家人和高中班主任对我成材的殷切期盼,想到大学这两年来一直纠结的其实都是一些无谓且无望的事物,想到本科四年光阴就这样弹指间已经过半,想到自己还没有厘清到底大学这一新的人生阶段的目标是什么,想到前途未卜的恐惧。

那天晚上回到宿舍,我知道,尽管我仍然不清楚自己人生的方向在哪里,不确定毕业以后是要继续读书还是直接工作,但我很清楚,至少在大学剩下的两年里,我要找回丢失的自信与自尊,而第一步,就是让自己更加优秀。

于是,我又变回了如高中时期的我一样纯粹的“好孩子”:勤于思考,善于提问,上课仔细地记笔记,期末认真地复习,闲暇之余在法学院的两份学生学术刊物做编辑。正如苏力院长所说,简单并不代表单调,平凡也不意味着平淡。相反,大三是我认为我大学阶段最充实的一年,因为心中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即以提高专业成绩为第一要务。这样“返璞归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很快就收到了成效。期末考试结束后我并没有去教务部查询排名,有朋友回来告诉我,我是年级第一。而那也是很多同学第一次留意到一直被大家忽视的我的名字。

于是,凭借大学最后两年的“后发优势”,我相对成功地弥补了以前在彷徨和迷茫时期留下的遗憾,在毕业后顺利地被保送为法学院国际法专业的硕士。对于一路走来都算比较顺利的我来说,这一段经历可以说是我遇到过的最大的挫折。在高中的语文试题中有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叫做“醍醐灌顶”,我认为最适合形容这段经历和挫折对我的影响。这绝不仅仅是令我幡然醒悟,认识到学习和上进的重要性,更是我性格的成长和成熟过程中最关键的转折点。《礼记》中说,“君子慎其独”。只有学会独立思考,才能懂得在繁芜丛杂和泥沙俱下的社会中拨冗见日,发现自己的热爱和获得内心的幸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