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16日,亚马逊网站萌芽之时,一天只能接十来个订单。为了将用户由线下吸引到线上,亚马逊把图书也卖出花样来:
贝索斯先使出最拿手的制胜法宝——折扣与低价。亚马逊将30万部图书全部以10%的折扣销售,第一周便大获全胜,收到了价值1.2万美元的订单,第二周更是接到价值1.5万美元的订单。就这样一招制敌,大型连锁书店碍于高昂的成本费用,只能看着亚马逊爆发式地发展。
然后,贝索斯紧抓顾客心理,在网站上添加又增加了一些特色:即根据购买记录进行相关推荐、鼓励用户贡献书评,以及用户互评等互动方式,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让他们可以直接在线交流。这一步高棋使亚马逊广泛吸纳图书爱好者,成了聚集了书友、作家的互动社区,为网站带来可观的点击率。
让大家尤其不解的是,设立书评倒也体现人性化,可把负面评价也赤裸裸地放在页面上,这种做法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贝索斯的此举为吸引客户、形象塑造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通过设置推荐系统、搭建社交平台等营销手段,贝索斯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亚马逊也在口口相传中日益强大起来。
此外,亚马逊的奖励手段也毫不吝啬。为了鼓励UGC①和社交氛围,亚马逊连续六周,对当周最佳选篇作者赠送最低1 000美元最高10万美元的奖金。不仅吸引了购买者的眼球,还引来更多文人墨客为其泼墨壮大声势。
可以说,亚马逊对用户需求的把握程度之到位,让实体书店感到汗颜。贝索斯把这件看上去繁琐无味的事做得如此风生水起,当众人提到新秀亚马逊时,总会有年青人情不自禁地赞叹道:“It’s cool(它很酷)。”
而后不甘于只做图书“二道贩”的贝索斯,又颠覆性地推出电子书出版业务,使作者通过网络平台在线出版成为可能,让被波及的传统出版业商家们不禁以泪洗面——贝索斯所到之处,总会有顾客欢喜商家忧的对比局面。
就这样,贝索斯玩转了图书网上销售、出版等一系列流水线环节。若从另一个角度看,贝索斯做的并不是图书,而是阅读,他没有致力于去变更图书的内容,而是打破了限制,改变了阅读方式。这一创举,让这个从华尔街跳出来的家伙一战成名。
找到市场盲点,企业便不会因后续力不足而踟蹰不前。原因在哪里?就在于企业接下来所要经营的不只是一个单品,极可能因而打造出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产业格局,进而重塑行业广度。显然,这对于今日挣扎在生存边缘的众多中国企业而言,是个不错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