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心为公(3)

官德 作者:梁衡


即使废除了世袭制等以亲情为基础的政治权利运行制度,在现代政治体制中,亲情仍然会对官员的权力行使产生重要的干扰作用。孙中山先生倡导“天下为公”,并在三民主义的革命旗帜下,团结了一大批志同道合而不是有血缘亲属关系的革命同志。但是民国仅仅运行了38年,到1949年解放前时,本来奉行以 “三主义主义”治天下的国民政府,竟然又演化成了“四大家族”的天下。伟大如毛泽东者,虽然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都能很好地处理个人亲情与为国为公之间的关系,但在其人生的晚年,也对周围的人很难信任,转而倚重毛远新和江青等人。可见要真正超越亲情难度有多大。

亲情是每个人都不可能回避的,官员当然不能例外。为官要跨越亲情关,是指官员要正确认识官员的“为公”和亲情的“为私”之间的关系、性质,有一个正确的区别。历史上的诸多事例,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也证明,这一关并非不可跨越。而且,跨越之后,就可以赢得人民的认可和支持,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成为人民爱戴的好官。

毛泽东为了中国革命,超越亲情,先后牺牲了7为亲人。建国之后,国家安定,本来已没有太多牺牲生命的危险,但他却决然地决定将毛岸英送上朝鲜战场,结果又不幸牺牲。当请示他要不要将毛岸英的骨灰送回国内时,他说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是怎样的一种心理和境界啊!

对于官员如何正确处理亲情,周恩来曾有一段话,他说:“对亲属,到底是你影响他还是他影响你? 一个领导干部首先要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做出一点表率来。不要造出一批少爷。”而他自己,在对亲属一些事情的处理上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彻底超越了亲情对自己的羁绊。

官员跨越亲情关要重点克服的一个难点,是对待子女的问题。父母对待子女,本来是应该有伟大的父爱母爱。但是,且不讲父母对孩子的爱要有一个度的把握,不能溺爱。对身为官员的父母而言,不能将这种爱带到工作中来。利用手中权力,假借公共资源,为子女谋利益。当前社会中,流行着诸如“官二代”、“拼爹”、“啃老”、“我爸是某某”等词语,子女不凭借自身的努力而依靠父母的帮助和荫护来生活,而这种情况又有很大一部分出现在官员家庭中,从侧面反映出很多官员做事不能出以公心,而是想方设法徇情枉法,其结果只能是毁了孩子,害了自己。

2.还要跨越“亲信”关

相比于亲情,官员和亲信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却有很好的信任关系和利益关系。亲信的形成,是基于官员和其周围的人之间长时期的相处,或者某种特定的利益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官员的亲信关系,比亲情关系更为隐蔽、复杂,种类更多。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亲信”团体一直就没有离开过政权中心。与前面所说的外戚专权相对应的,另一个常常专权的群体是“宦官”。宦官们因为从小陪皇帝一起长大,常年服侍在皇帝周围,其中一些也就逐渐与皇帝之间结成了特殊的感情依赖和信任关系。及至皇帝要倚重自己信得过的力量,这些宦官往往就得势揽权,左右皇帝。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如明熹宗朱由校和宦官魏忠贤的故事。朱由校自小在深宫之中无人疼爱,最亲近的人就是跟前照顾他的太监魏忠贤,于是和魏忠贤之间建立了特殊的信任关系,到了朱由校突然走运当了皇帝,魏忠贤也成了权倾朝野的“九千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