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谈论,太极拳的至高境界是什么。有些人爱用太极拳前辈比武的故事来印证太极拳高手的境界,这往往陷入了已知障和所知障,用世间智的对比、高低等等来揣度出世间智、出世间上上智的境界,从而南辕北辙,离太极拳至高的境界越来越远。
太极拳高手的境界,与佛相通,与圣贤比肩,他们本身就是圣贤、神仙般的人物。
有一个境界,我相信,是太极拳高手可以抵达的境界——了生死,预知时至,潇洒人生,来去自由。这样的境界,杨禄禅、杨健侯、孙禄堂,以及当代文武贤达王壮弘先生做到了。
笔者恩师王壮弘先生,去世大半年前就已知自己将不久于世,因此,给我等上课时,多次暗示过。上最后一课时,恩师告诉我们,下丹田气和上丹田的气连不上了……于是,我们也就明白了。
在常识中、在知识海洋里浸泡的我们,往往以为这是神秘之事、迷信之事。从太极拳角度来分析,有了身知、气知、意知、神知的太极拳“知”的功夫,预知时至并非奇迹。笔者撰写的《太极拳发展简史》一书,对此进行了初步分析——
如果他们想继续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还是有可能的。但是,由于他们深受传统佛道儒思想的影响,并不觉得离开这个世界是多么不好的事情(并不是很悲伤的事情),因为,生和死对他们来说,是没有什么分别的。
实际上,在中华大地,儒家、道家、佛家、医家、武家的一些大德,甚至民间的一些有修为的人,亦有很多人做到了“预知时至”。比如阴阳思维——民间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阳间和阴间的说法——这本身就是太极思维、国学思维,只不过“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思维参照系中没有种下国学和真正太极拳的种子,所以,对其不了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应对中华传统文化中这样好的东西视而不见。
因为,国学和太极拳,关乎我们人生之路的质量和分量,关乎我们身心健康的纯度和深度,关乎生命优化的宽度和长度。
国学和太极拳合起来论述,我们可称之为太极文化。当然,某些人认为,太极拳应该是国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样认为,亦无不可。不过,中国古代,文史哲、文和武是不分家的。因此,我们还是统称为太极文化吧。
既然是文化,就有了以文教化的意味在里边。用什么来教化?主要用国学中的圣贤思想、修身理念、太极拳的功夫修为。教是传承、传递、传播、传人之意,化是融合、混化、铸造、启迪之意,指的都是过程。教化的指向是人心,目的是让人心与圣贤为伍,牵手经典,亲近自然,净化身心,改变参照系,促进人的智慧和能力变得自由自觉。
有的老前辈不主张写书,因为功夫到了一定阶段,每天都有新的进展,甚至“以今(天)否(定)昨(天)”,不过,这是进入了有无境界之后才发生的事情。
处在有为境界的时候,还是应该用语言表述的,也应该有入门的教程,这样,学者才能有路径而行太极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