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文学史》 唐诗 盛唐时期(3)

中国文学史 作者:钱穆 讲述


杜甫有一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其诗曰: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白日,有的版本作“白首”)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此诗甚为震撼人心,使当时乱世流浪者心花怒放。但曾几何时,回纥在唐肃宗时极度骄横,收复中原后,回纥的气焰更嚣张了。杜甫早前写的《北征》等多首诗中说明,乞援回纥会造成恶劣后果,如今已一一应验。接着,吐蕃又经常入侵,代宗时,吐蕃联合了边疆的游牧民族吐谷浑等攻占了长安,代宗仓皇逃到陕州。长安两度陷落,并遭受到焚毁与劫掠,使杜甫极为痛心,他曾在多首诗中提及: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

“乱离知又甚,消息苦难真。”

“隋氏留宫室,焚烧何太频。”

在兵荒马乱、人民痛苦煎熬的日子里,杜甫忧心如焚,直到代宗广德二年,他在四川方才欣闻长安收复,写成排律《伤春五首》,其实都是关心国家前途、民生疾苦的政治诗。

凡是大学者必具备两种能力:一是为自身的表现;二是要有好的有效的教人方法。朱子便具有上述两种能力。杜甫是诗圣,当时唐人要反对文选派,杜甫却道:要“熟精《文选》理”,“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不觉前贤畏后生”。

杜甫也推崇宋玉,他说:“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杜甫又推重苏武、李陵与曹植,有诗云:“李陵苏武是吾师”,“文章曹植波澜阔”。

他又推尊陶渊明、谢灵运等前辈作家,对同时代的李白也极度看重,诗曰:“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这是用庾信、鲍照来比配李太白。

他又推重岑参道:“谢脁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此处是说岑参可比配谢脁,说明杜甫看法之广。

杜甫说: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又说:“不薄今人爱古人”,“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此处说明杜甫尊重每一位作家,不论今人古人,他们各有不同的技艺本能,好名声不是白白得来,新的是从旧的传承而来,所以新人古人同样值得吾人来尊重他们。

杜甫自述道:“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晚节渐于诗律细。”

杜甫认为写作时,必使字字妥当。他写文章必须要求能达到最高妙的境界。

杜甫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即写文章能做到下笔有神,便可以做到老成而没有遗憾了。

他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此意即是,写文章要做到语语惊人,才能代表文学家的全部生命。

最后,再引述杜甫的两句诗作结,诗曰:“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杜甫在三十三岁到四十四岁时,在长安度过了一段漫长的残杯冷汁的困苦生活,但他仍刻苦自励,勤读孔、孟、老、庄诸典籍,并从《昭明文选》承受了写文章的技巧,立志要献身于文学,唯有如此,才能许身于其他事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