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评价八一南昌起义和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历史地位 (2)

党史热点面对面 作者:石仲泉


党自创立后就积极地投身革命实践斗争,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大革命运动中虽然参与了一些决策,但革命的主角是国民党。只是从南昌起义始,中国共产党才以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实现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真正展开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历程。由此,走什么样的道路才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思考和实践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是实践论者而不是先验论者,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屠杀,凡是要继续革命的都怒不可遏、义愤填膺,第一反应就是要进行武装反抗。至于是走俄国十月革命的城市武装暴动道路还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脑瓜里根本没有这样一个先验的认知模式。在当时,党只能是城市武装起义的观念。就毛泽东言,尽管在八七会议前已有“上山”思想,但率领秋收起义队伍最初的目标也是打长沙,并非一开始就决定上山。他是通过在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的实践才认识到,党要到反革命势力薄弱的边远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革命才有发展前途。后来又经过开辟中央苏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因此,从党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发展历程看,南昌起义是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道路“伟大开篇”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八一南昌起义为求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革命道路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历史教训。

南昌起义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在哪里?主要不在于那时该不该在南昌起义,而在于起义后不该继续执行起义前中央决定的南下潮汕、以期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重新北伐的既定方针。因为进行北伐的国民革命军的大部分已转到反革命方面,党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力量弱小,不可能再重新进行北伐战争。毛泽东的超群过人之处就在这里:能从实际出发,改变中央攻打长沙的决定,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比较拘泥于执行中央指示,缺乏毛泽东那样的审时度势、善于应变的政治智慧。对此,周恩来后来在延安讲这段历史时说:南昌起义的“主要错误是没有采取就地革命的方针,起义后不应把军队拉走,即使要走,也不应走得太远。当时如果就地进行土地革命,是可以把武汉被解散的军校学生和两湖起义尚存的一部分农民集合起来的,是可以更大地发展自己的力量的”。这是对历史教训的科学认识,也是对探索中国革命的路怎么走的深刻总结。我以为,这个分析是实事求是的。我不赞成那种认为八一南昌起义不是探索的观点。既然是探索,就会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不成功的,也是探索,它告诉人们“此路不通”。从辩证法的转化思想来看,南昌起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道路的“伟大开篇”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在三河坝分兵后,由朱德率领的起义军辗转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为开辟井冈山道路作出了巨大贡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