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百里驱十五日(3)

毛泽东兵法 作者:柏桦


与此同时,毛泽东还特别制定了十个通令,指示地方游击队在配合红军主力作战时应采取的十项用兵计策:一、扰敌;二、堵敌;三、截敌;四、袭敌;五、诱敌;六、毒敌;七、捉敌;八、侦敌;九、饿敌;十、盲敌。

毛泽东用兵的确高出蒋介石。蒋介石的兵法在道理上似乎很讲得通。但毛泽东的兵法却更加具体、实在,可谓井井有条、滴水不漏,既注意了宏观,又留心了细部;既看重了精神,也讲究了实际。

战前准备工作可以说真正做到了面面俱到。比如,按毛泽东的指示,在地方上,党就领导广大群众实行坚壁清野,组织慰问团,成立担架队、运输队、向导队和俘虏收容所等。那真是上上下下全都动员起来了。

可是,在破敌的战略问题上,红军的高层领导却发生了意见不一致。

苏区中央局和中央代表团中有些人对毛泽东再次动用诱敌深入的战略多有非议。他们认为应用“分兵退敌”的方针,将红军分散到苏区之外去打游击战,把敌人引出根据地,以达到既能保障红军不遭受大的损失,又可以保住根据地之目的。另外一些人则主张红军退出中央苏区,转移到云贵川建立新根据地。理由是,斯大林曾说过:“四川是最理想的根据地。”(引自郭化若:《回忆第一次“反围剿”期间的有关史实》,载《回忆中央苏区》,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毛泽东坚决反对以上两种意见。他坚持主张继续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把敌人引到根据地内,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他指出,敌人包围我们的兵力虽然很多,但是他们有许多弱点,如参加“围剿”的敌军都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指挥不统一,官兵不一致,没有群众基础,地形不熟悉,给养运输困难等。相反,红军数量虽少,装备差,但红军上下团结,求战情绪高,群众条件好,根据地内地理条件好,红军可以占领有利地形打击敌人。依靠这些有利条件,就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经过反复热烈地争论,毛泽东终于说服了不同意见的同志,决定继续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并提出了“艰苦斗争,持久作战”的思想。

战略方针一经确定后,就又开始讨论先打哪一路敌兵的问题。当时多数人认为应先打蒋光鼐的十九路军,理由是打垮他后,便于发展,可以伸开两手到湘南和赣南。毛泽东慧眼独具,认为来犯之敌中十九路军是比较强有力的,在历史上还未有过败仗。因此贸然先打十九路军并无绝对胜利的把握。我们现在主要是选择敌人的弱点打,应先打王金钰这一路。因这路敌军最弱,而且这一带的地形和群众对我们都有利。因此,毛泽东主张先打富田地区的弱敌王金钰部。

毛泽东还进一步阐释了他的用兵思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全局在胸的意识,可谓一个真正的围棋高手,他下出一步棋,但却预示着后面好几步妙招:“我军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的大根据地,征集资财,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若由东向西打去,则限于赣江,战局结束后无发展余地。若打完再东转,又劳师费时。”

4月19日,毛泽东遂下令红军于第二日开始行动,向龙冈地区进击。23日,红军先后集结于龙冈,为了进一步捕捉战机,毛泽东又命令红军向西移四十里,到东固地区待命,伺机歼敌。在此专候富田之敌王金钰露头。

但王金钰迟迟不脱离阵地向前推进,这时红军中的一些将领沉不住气了,要求快打。

毛泽东再显军事天才,力排任何性急快打的建议,依然隐蔽设伏,耐心等待战机。一直要等敌人脱离阵地之后,再将其消灭于运动之中。

敌军一天不出动,毛泽东就稳坐一天。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到了第25天,战机终于抵达了!

5月13日,王金钰部第四十七师分三路由富田向东固前进。毛泽东当即指示:“本方面军为各个破敌,巩固苏区,向外发展起见,决定先行消灭进攻东固之敌,乘胜追击王金钰属全部,努力歼灭之,以转变彼我攻守形势,完成本军目前的任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