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5)

《存在与时间》释义 作者:张汝伦


然而,作为元科学的哲学追求的那最先也是最终的东西或者说它的起点和终点究竟是什么?对于新康德主义来说,是知识与科学的事实;对于胡塞尔来说,则是意识的事实。而对于海德格尔来说,毫无疑问应该是生命的事实。他与胡塞尔的分歧首先就在这里。对于海德格尔来说,哲学就是现象学,而“现象学就是研究生命本身。尽管有生命哲学的外表,实际上它与世界观相反。世界观是将生命对象化和固定在一种文化的生命的某个点上。相反,现象学绝不是封闭的,由于它绝对浸润在生命中,它总是临时的”。(Quoted from Theodore Kisiel,The Genesis of Heideggers Being and Time,Berkley Los Angeles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p.17.)

海德格尔最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基本是按照狄尔泰(Wilhelm Dilthey)的“真知灼见”来进行的。在他看来,形而上学的毛病正在于它的“形而上”,即完全脱离真实的生命,脱离人生存的事实性。对他来说,形而上学是一种想入非非,一种神话,一种幻想世界。他称形而上学是“神话和神智(theosophischer)形而上学”,(Heidegger,Phnomenologische Interpretationen zu Aristotles,Gesamtausgabe,Bd.61, Frakfurt am Main:Vittorio Klostermann,1985,S.70.)是一种“生命和思维的想入非非”,Ibid.,S.99.是“宗教意识形态和想入非非”。Ibid.,S.197.这些指责其实说的是一个意思,这就是形而上学完全脱离了我们的现实存在,成了一种想入非非的思想神话;而当它耽迷于“绝对知识”的时候,它却对我们有限的生命闭上了眼睛。而哲学的堕落就在于它“复活形而上学”,(Heidegger,Ontologie(Hermeneutik der Faktizit t), Gesamtausgabe,Bd.63,S.5.)而不是拒绝形而上学。在海德格尔看来,正是生命,而不是什么“绝对知识”,才是哲学主要关心的对象。

海德格尔从事实的生命,也就是人的历史和时间性生命出发批判旧形而上学和哲学不是偶然的。虽然黑格尔在他的《精神现象学》中已经提出了“生命”的概念,而浪漫主义也用它来反对理性主义哲学,但只是在形而上学随着黑格尔的去世日薄西山时,“生命”概念才取代了“存在”概念,成为存在论的主要概念。“生命”概念的可塑性和包容性很大,可以囊括灵魂、精神、自然、存在、动力和创造力等传统形而上学的主要概念因子,人们用它一方面来提倡一种新存在论;另一方面来反对占统治地位的学院观念论、粗鄙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狄尔泰赋予了这个概念历史性与事实性的内容,使它从根本上突破了形而上学的窠臼,成为后形而上学哲学的基本关键词。青年海德格尔的哲学正是秉承了这一后形而上学哲学的传统,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在谈论存在论问题时,更多地使用的不是“存在”,而是“生命”概念。

形而上学要追求“客观的”“绝对知识”和“绝对真理”,这就使它眼睛只盯着“纯粹现在”和非个人的普遍性王国,而无视生活在特殊、有限的时间和处境中的个体生命,也就是海德格尔称为“事实的生命”(faktisches Leben)的东西。这种形而上学对待生命的态度,海德格尔在1919年的讲课中又称其为“理论的”态度。但是,“理论的”(das Theoretische)一词在那部讲稿中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理论”指的基本上就是在科学思维和认知中表现的理论,也就是我们日常理解为“科学理论”的“理论”。广义的“理论”则指认识论、哲学心理学和反思现象学对全部前科学经历(vorwisseschaftliche Erlebnisse)的主题化。海德格尔主要是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理论”这个概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