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尼克松中国行的布局,前后历时共三年,三年来不断旁敲侧击,小心翼翼地释放出不总是被接收的讯息,迂回接触,内部激辩,最终才换来面对面的协商。1971年夏,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密访北京,随后又在秋天公开访问中国,为尼克松本人的来访做铺垫。基辛格与中国总理周恩来畅谈宏大策略,并针对阻挡两国友好的议题交换意见。基辛格与周恩来还触及尼克松造访的细节。是美国总统主动恳请访问中国,还是中国人对他发出邀请?这类问题在国际关系上至关重大,特别是当双方都认为这问题非同小可时。
中国领导阶层想让中国成为世界革命的中心,这时却惊觉世界无出其右的资本主义国家领导人即将到访。至于美国方面,其领导阶层也冒着国内保守阵营的口诛笔伐,以及可能惨遭中国羞辱的风险。双方均认为自己在进行一场豪赌。对任何一方来说,新关系势必扭转国际格局的均势状态,而且局势若进展顺利,将带来偌大利益。就美国而论,一个友善的中国能对负隅顽抗的北越产生压力,逼使北越出面协商,以终结越战。对中国而言,这样的关系有助于取得先进技术和必要的战略资讯。就两国而论,彼此皆可利用对方来反制潜在的敌人,以中国为例,这主要指的是日本和苏联,对美国而言,最大的威胁莫过于苏联。
历经“水门事件”丑闻之后长期沉寂、走到人生暮年的尼克松,依然坚称开启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大门,乃是他从事公职生涯以来的巅峰创举。尼克松认为,中美关系的改善不仅能遏制苏联力量的扩张,同时缔造了亚洲甚至全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当尼克松即将离开上海、结束他开创时局的旅程时,曾举起酒杯意气风发地说:“我们在这里的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或许有人并不苟同,认为此言太过夸大其词。尼克松与毛泽东在书斋里畅所欲言,今已冰消瓦解的“冷战”曾上演势力重组、美国与中国终于开始进行贸易往来及人员交流,难道真能左右当今的世界局势?
这当然对世界局势有影响。我们关切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与宗教基本教义主义之间的潜藏矛盾,就如同我们必须关切恐怖主义。我们凝视着中东地区的风云诡谲,然而,我们千万不能忽略亚洲的存在。亚洲地区人口庞大、坐拥巨额财富,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增长,它可望成为未来的新大陆。如今无论是科技的发展或权力的重心,都日渐向东方倾斜,亚洲将再度跃升为世界的中心。除非太平洋两大强权的美国和中国,一个是当今之世的超级强权,一个是未来的明日之星,能携手寻找出和平共处的良策,否则亚洲,乃至于全世界,将永无宁日。为理解中美关系的发展,我们必须回望1972年,追溯中美开启关系新页的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