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 3

泰坦尼克 作者:斯蒂芬尼·巴尔切夫斯基


取而代之,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民族的英勇反抗,因为这个民族感到他们对泰坦尼克号故事的所有权受到了好莱坞这个庞然大物的威胁。“英式美德”,如骑士精神、自我牺牲精神以及在困境中仍能沉着冷静,贯穿着这个经典的英国故事。然而卡梅隆却将这样一个英式经典转变成了充满勇于自我发掘的美国故事精粹。这部电影的关键不是去弘扬如同英式版本所宣扬的那种乘客和船员的英勇无畏,而是赞扬罗斯脱离我们看到的卡梅隆所塑造的跟英国有关的那种势利、社会精英主义枷锁的束缚。

英国媒体对该电影的消极反应显示出英国较为关注这个故事的所有权。电影评论家认为现实中的泰坦尼克号轮船是属于英国的,因而假想的泰坦尼克号也应是英国文化所有物。卡梅隆怎敢将它夺离他们?英国评论家之所以坚持这种所属关系,一部分源自于英国有许多跟此次海难有直接关系的地方。泰坦尼克号建造于位于贝尔法斯特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哈兰德·沃尔夫造船厂。它在当时的白星航运公司总部所在地利物浦登记。它载着英国当地900多名船员从南安普敦出发离开英国海岸,开始它的首次也是最后一次航行。而其他跟船和那次海难有关的地方更多的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说的。船上所有的高级船员都是英国人,这其中就有两个表现极具争议性的人。一个是来自英国中部汉利(现为特伦特河畔斯托克的一部分)的船长爱德华·J·史密斯,另一个则是来自苏格兰西南部达尔比特的大副威廉姆·默多克。此次海难中还有一些英国籍的正派人物,特别是来自萨里郡高达明的高级无线电操作员杰克·菲利普斯,来自兰开夏郡科恩的乐队指挥华莱士·哈特利,以及来自贝尔法斯特的造船工托马斯·安德鲁斯。

所有这些地方上的联系使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在英国生根,使英国人对该故事的所有权更具合理性。该船在不列颠群岛上建造,并由几乎全是英国人的船员操作航行。但同时,有一点需要记住的是,泰坦尼克号在实际上并不隶属于英国,因为其运行商白星航运公司在1902年已经被美国亿万富翁J.P.摩根的国际商业海运公司所收购。而且船上大部分乘客也不是英国人:三等舱载满了世界各地的移民,而头等舱则满是有钱的美国人。因而,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对美国也造成了很深的影响。尽管如此,美国人却不像英国人那样将此次海难看成全国性的一次大灾难。为此,本书将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探讨。

随着泰坦尼克号海难百年纪念日的临近,当年的悲剧继续引起大西洋两岸的共鸣。自2003年以来,再也没有什么观点或资料能够改变我们对泰坦尼克号处女航的看法。有关该船和海难的实际故事基本保持不变。而一些新观点的出现更是唤醒了长达十几年的对一些最为有争议方面的辩论。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在2010年9月,由露易丝·帕顿女士提出。她是二副查尔斯·莱托勒的外孙女,同时也是前英国保守党教育部长约翰·帕顿的妻子。她指出,在以前的航行中,“反口令”是指长官要求转动左舷,那么实际上舵手则是转动右舷,就如同帆船上的船舵一般。而另外一种则是“正口令”,顾名思义,此命令即长官的命令与舵手的行为保持一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