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卡帕西亚号到岸之后,这时媒体本来能够选择撤回之前的声明,重新对整个事件进行更加实际的报道,因为实际结果是女性有死亡,且头等舱存活下来的乘客人数比之前报道的人数多出很多。此外,一些幸存者还讲述了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时的情境——男性乘客冲向救生艇,在工作人员用左轮手枪制止下才退后了,还有男扮女装企图溜进救生艇的——而这些都与前几天报道的充满骑士精神和坚韧品质的版本不相符合。基于幸存者的讲述:当时的场面混乱不堪、随着夜晚时间的流逝,人们变得越来越恐惧和慌张。4月19日,记者们和编辑们本可以选择将这个故事不光彩的一面展现出来,但他们没有那样做。取而代之的是从幸存者讲述的故事中精心挑选了一些更加符合头等舱乘客冷静地看着各个船舱的妇女儿童上救生艇的版本。泰坦尼克号沉没这场惨绝人寰的灾难需要一个解释也需要赋予其意义;而若将混乱、胡乱作为的破坏场面展现出来无疑赋予还没有从毁灭性两次世界大战恢复过来的西方文化这样的特色。从4月20日开始,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故事(至少一部分)开始从纪实历史中脱离,进而成了一个神话。
泰坦尼克号神话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强调了“海上法则”——“妇女儿童优先”普遍盛行。男性乘客的责任就是无言地、冷静地站在一边,而他们的妻子、母亲、姐妹和女性朋友则坐在救生艇里。需要时或应船员的要求,他们还会搭把手,但是扎根在他们思想中的英雄主义精神使他们坚忍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轮船失事的故事里一个突出的最重要事实,”4月17日《每日记事报》称,“就是在将近800个幸存者中只有79位是男性,其余的都是妇女儿童,这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刚毅之气增光添彩”。很明显,此报道会被证明是错误的:事实上获救的男性比女性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207位船员中获救的189位都是男性。但是这无关紧要,因为“海上法则”已深入人心。“还好,妇女儿童是在第一时间离开将要摧毁的轮船的,”《每日镜报》发表说,“人们遵守了海上优良传统”,《每日邮报》附和道:
从那些支离破碎的无线电信号中我们能看到什么?幸存者名单上列满了妇女儿童的名字。获救的不是那些强壮健全的人,而是柔弱、需要依赖的人……产业的龙头老大、富甲一方的贵族、儒雅的文人、强健的水手都默默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葬身于12000英尺深的蓝色海水中,只是为了让女士们在他们的关怀下能有机会到达安全的避风港。
类似这样的报道能够超越媒体的力量,极大地影响人们对这场灾难的看法。连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都完全信服了。在一次对下议院的讲话中,他表示:“似乎遵守海上优良传统是建立在甘愿自我牺牲的基础上,人们优先将能够逃生的机会让给了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结果是,正如媒体最初的描述和后来一系列对灾难的阐释一样,“妇女儿童优先”成为泰坦尼克号神话中一个或许是唯一一个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