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有个男孩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总分也惨不忍睹。他的目标院校叫做常熟师专,从当时的情况看,似乎相当的遥不可及。
他回到农村老家,一边干农活,一边在光线微弱的煤油灯下继续复习,又参加了下一年的高考。这次的成绩有所提升,距离常熟师专的录取线,却仍有不小的差距。再次回到老家,村里人开始嘲笑他不自量力,当面喊他“大学生”。同龄的孩子都已经开始干农活,为父母分忧,而他,却像个废人一样,整天只知道读书。
在县里的培训班苦读了一年后,男孩第三次参加高考,乡亲们取笑的声音犹在耳边回荡,一张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翩然而至。男孩以总分387,英语95的成绩,被录取到了北京大学西语系。
他的农村口音和“哑巴英语”在未名湖畔受尽了同学的嘲笑和心爱女孩的冷眼,但他却在毕业多年后创办了一所英语培训学校,名字叫做新东方。
这个男孩的名字,你一定已经猜到了,他就是俞敏洪。
也许你要说,这个故事离我们太过遥远,这种神一样的存在不适合用来比照我们的生活。那么,我再讲一个我朋友的故事。
她是一位38岁的农村妇女,居住在湖北荆门石牌镇横店村,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已经多年。她每天读书、上网、写诗,一应的农活和生计全靠父母操持,就连洗衣服这么简单的事,对她来说也是难如登天——因为出生时倒产,脑缺氧而造成脑瘫,她的一举一动,都显得姿势怪异,且有心无力。包括写诗这件事,也需要用最大的力气保持身体平衡,用最大的力气左手压右腕,才能艰难写出一个字。
她从没受过系统的文学训练,甚至认识的字都有限,但自从2003年开始,写诗,已经成为她的生活重心和精神支撑。
乡邻们并不能理解这个整天钻在纸堆里的农妇,网上的诗人们也高高在上地俯视并嘲笑着她从灵魂深处掏出来的那些文字。
这一切,都不影响她以每年数百首的速度疯狂写诗。
终于,2014年的一天,她的诗登上了全国最权威的诗歌杂志《诗刊》的重点栏目,两个月后,又以《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为名,在《诗刊》微信上风靡一时,火遍全国。大批媒体蜂拥而来,在那一个月时间里,她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还传到了大洋彼岸。许多专业的诗人和批评家都对她的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位美国的大学教授甚至把她和美国历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女诗人相提并论。
这个农妇的名字,叫余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