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由主义作家与国民党争自由,鲁迅和创造社、太阳社联合与林语堂论争

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 作者:汪兆骞


随着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在全国飘扬,蒋介石的国民党新握权柄。一个一党专政的独裁王朝诞生。中国国内政局发生了巨变,国共两党分裂后的斗争也更加激烈和严酷。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沈从文、丁玲、林语堂、梁实秋、郁达夫、施蛰存、戴望舒、张资平、叶圣陶、茅盾、冯雪峰、瞿秋白、包天笑、周瘦鹃、叶灵凤、柔石、叶紫、蒋光赤、胡也频等一众作家会聚上海。文化中心暂由北京转到上海。

创造社、太阳社、新月派、语丝派、新感觉派、“鸳鸯蝴蝶派”、唯美颓废派,旗帜鲜明,纷争不休。八方豪杰,英雄不问出处,“封建余孽”“革命战士”“同路人”纷纷亮相,演出文学江湖的恩怨情仇。开启了大师们的“战国时代”。

国民党独裁专制,一方面宣传自己,过于淫滥,比如《蒋介石北伐》影片到处公演;另一方面限制别人言论自由,远胜过北洋军阀时期。只准州官放火,不允百姓点灯。

5月16日,胡适的日记写道:“上海的报纸都死了,被革命政府压死了。只有几个小报,偶然还说说老实话。”

郁达夫和钱杏邨合编的《白华》半月刊,有郁达夫写的《〈白华〉的出现》一文,文中说:“言论创作自由,被压缩得同针头那么纤细。”

9月28日,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一次就公布了十多家期刊为“反动刊物”,它们包括《创造月刊》《流沙》《奔流》《洪荒》《血潮》《太阳月刊》等;创造社现代书局、晓山书店、光华书店被指控为“共产党大本营”;郭沫若、成仿吾、潘汉年、郁达夫、蒋光赤被打成“新卖国贼”“第三国际的走狗”。

接着,当局又发布《取缔种种匿名出版物令》,巧立名目,动辄以散布“共产党言论”为由取缔地下书刊。

由上海泰东书局、北新书局、光华书局、开明书店等多家老板发起成立的上海新书业公会,遭到当局的否决,不准成立。

对国民党限制言论自由、控制舆论的丑行,《生活》周刊的主编邹韬奋毅然挺身而出,掷地有声地指出:“没有气骨的人,不配主持有价值的刊物”,“要具有‘刀锯鼎镬非所敢避’的决心,才配主持有价值的刊物”。有价值的期刊,就是敢说真话,说实话。

在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与国民党争言论自由的时候,创造社、太阳社一干自诩革命者,正以“革命文学”的倡导者的偏激观点,“围剿”鲁迅、茅盾。一场自家人打自家人两败俱伤的缠斗,整整进行了一年之久。

而新月派的理论家梁实秋发表《文学与革命》《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不赞同“把文学当做阶级斗争的工具而否认其本身的价值”,坚持“文学就是表现这最基本的人性的艺术”。其实若读其《论思想统一》,应该知道梁实秋是向国民党要“自由”的文艺,反对“主义”的文艺。对梁实秋的偏见,使得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由激烈对立,转为站在同一立场上,共同批判梁实秋的文艺观。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还没掌握在手,与梁实秋的论争,岂能弄清是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