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庐1927年4月返回上海。先出版了他在南昌编著的《革命后的江西财政》。10月,完成了中篇小说《革命外史》的创作。
《革命外史》1928年2月在上海出版,作者署翁仲,显然是一化名。翁仲,《辞海》曰:“传说秦代阮翁仲身长一丈三尺,异于常人,始皇命他出征匈奴,死后铸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就称铜像、石像为翁仲。”《史记·陈涉世家》有“铸以为金人十二”,司马贞索隐,“各重千石,坐高两丈,号曰仲翁”。作者寓辟邪、守护之义。因为张静庐在后来的《在出版界二十年》及一些回忆文章,均未提及《革命外史》及翁仲笔名,多年来外界无法破解作者之谜。直到沈松泉写《怀念张静庐先生》,人们才知道,这部以深邃的目光、犀利的笔触最早揭露国民党及其统辖的革命政权令人发指的腐败小说《革命外史》的作者,是当时并不显山露水的张静庐。
《革命外史》是继郭沫若1927年春发表《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揭露蒋介石罪行的檄文之后,最早形象地从国民党内部,揭露其党、其政权的巧取豪夺、贪污索贿、假公济私丑行的力作。
随着白色恐怖幽灵的徘徊,杀戮的血腥味弥漫,郭沫若逃到日本避难,《革命外史》的出现,在寂静沉默的文坛再次闪起一道电光。
《革命外史》有十二章,叙述的是1927年北伐革命期间,国民党、国民革命军、国民党政权内部的人和事。作为小说,它不具有思想精妙、深刻,字里行间跳出让人拍掌叫绝的艺术,也不是细节赏心悦目的那类小说,抑或作者在按照二元对立的方式,坚持自己非此即彼的立场,人物尚不丰满。但是小说一直将笔触深入到所经历的现实生活中,对准每个人物,透过其表象,洞穿和揭示隐藏于生活背后的真相。从那些人物、那些事件中,或许还看不到人性的复杂性,但却看到一种极为腐败的精神现象,令人惊心动魄:
吴局长说:“本来吃烟也不是件什么大坏事,我在军队上混了这些年,见过的上级军官也不少,大部分是喜欢的;惟黄埔里出来的,新军官,才不吃这个的。”沈院长笑道:“人总是有个嗜好的,不吃烟,就爱色;他们年青的,都喜欢玩女人。听说从前在江西的时候,差不多一个军官,总有一个女人。江西省党部的《民国日报》上,每天说这个‘皮带恋爱’的事情,听说据他们略略地调查一下,南昌一城,在革命军占领三个月里,皮带结婚已经有四五百起,那不结婚的还不算呢!”吴局长笑道:“这话倒是真的,那时兄弟还在政治部里,我们的报上便天天驳他们,那首最传诵一时的黄华女士的诗《我爱皮带,我不爱你这长袍马褂》,就是我们的黎秘书长做了,经葛主任修改过发表的……”
吃烟,个人嗜好,无可厚非。《革命外史》写革命军人玩女人,搞“皮带恋爱”,看似轻描淡写,但却让我们感到,在革命队伍中弥漫着醉生梦死的糜烂之风。
《革命外史》还巧妙地表现出革命政权内部以革命名义,任人唯亲、假公济私、拉帮结派的腐败现象。借小说中姜队长的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