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2)

中国的修养 作者:曹胜高


《大学》里讲了一个人该如何修养: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国”在当时是指诸侯国,大者数千里,小者数十里。儒家认为,要想真正地实现自己的理想,首先需要治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想治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必须先管好自己老婆孩子热炕头。如果一个人不能给老婆孩子以及家人做榜样,又怎么能够去做更大的事业呢?而要管好家人,首要把自己的修养做好。

如何修身呢?要先“正心”,即端正自己的内心,心正则身正,心邪则行秽。而正心必须先“诚意”,“诚”就是真诚,既对别人真诚,也对自己真诚。对别人真诚,就是不撒谎不吹牛;对自己真诚,就是不自欺欺人,不好高骛远。我们很多人到诚意这一环节就开始出问题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人性的美丑由此分判。能认识到诚意对于心性的重要,一在于有学识,二在于有见识,这就是致知。致知的基础是人情洞明、物理通达,即“格物”。

这八个条目,是儒家学说中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循序渐进,由小及大,由近及远,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一个睿智干练的社会精英,在知识技能的锤炼之外,心性的修养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这就是国学培养人的模式,既熏陶了一个人的心性,也成就了一个人的一生;培育了一个人梦想,就启动了一个人的发展;锤炼了一个人的习惯,便塑造了一个人的未来。

这本书,正是按照古代对士大夫的培养,来审视古代中国精英的培养之路,一方面,我们是在学国学,用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去滋养自己;另一方面,对照古代名人贤士的心得来反思,思考应该怎么去做才能够养成君子之风,修养成一位卓尔不群、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