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觉得,阴雨天就是睡觉天,因为阴雨天基本上气压低,睡着很舒服。古代阴雨天的情况和我们现在不一样,古代一到阴雨天,道路就很泥泞,人也稀少,出行不便,只好待在家中,而且阴雨天连去官府告状的人都没有,这种时间正好可以读书。我们读很多的唐诗宋词,基本上都是说下雨的时候在哪个地方待着,可见文人墨客们在阴雨天,通常都会待在家里读书。
我们说能够做成点儿事的,都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精力。而一个真正能成就大业的人,则是一个必须要和时间赛跑的人。事业都是靠时间积蓄出来的,世界上没有绝顶聪明的人,只有勤奋坚持的人。人没有生而知之的,有的人学问好,不是聪明,是他用了更多的心思工夫、花了更多的时间。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中告诫读书的孩子们说:
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要想成就事业,就要知道光阴可贵,懂得掌握时间,当然还要“博览机要”,才能成为功业的保证。博览,就是不停地去读书,有用的书读得越多越好。我们学英语都知道,英语虽有精读和泛读之分,但都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才能学好。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真能像学英语那么认真,在同学中间绝对是卓然自立的。现在很多大学生、研究生却把时间花在英语上,对专业课采取能应付就应付的态度,这是不对的。
另外一种倾向也要注意,有的同学非专业的书不看,只读本学科之内的书,只做本学科之内的事情。我们读书的目的、做学问的目的,是要服务于现实,服务于生活,服务于自己的修养,因此一定要广泛地阅读。在泛读中找出一些合乎自己兴趣的书来读。每个人的个性不同,有的人擅长理性思维,有的人擅长感性思维,而兴趣也是因人而异的,因此读书时一定要找到自己最擅长干什么,知道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很快地成长。当两者不能兼备的时候,就要找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来做,而不是找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来做。如果只想做感兴趣的事,那是“浪漫主义”,20岁以前可以,20岁以后就一定要变成“现实主义”,要变为成熟的人,做自己该做的事。
古代人写诗、读书,都在说一定要珍惜时间。“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唐?窦巩《赠王氏小儿》)。不要因为自己年幼就无所忧虑、无所顾忌地轻抛岁月,白发苍苍的老丈们都是从这个年龄过去的。魏源是清朝的大学者,他总结为学之道时说:“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有志向的人是一年一年地计算自己的事业;贤明的人是一日一日地计算自己的事业;而圣人惜时,则是在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地计算自己的事业。我们反思自己是志士?是贤人?还是圣人?齐白石老人晚年绘画技法突飞猛进,在于他“不教一日闲过”,不轻易地放掉任何一天的时间,日积月累,就会越走越远,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人生的道路就会越来越宽阔。
三、勉行
立志,不仅要抓紧时间,而且还应告诫自己要坚持理想,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我在读本科和研究生的时候,有的同学喜欢躺在床上谈志向;工作以后,也有几次路过学校的静湖,听到有的男生就在女生的面前慷慨陈词:“我当年也是有理想、有志向的人……”
我们不能把志向作为谈资,也不能只是回想年轻时候如何,而是要能够到老的时候,去感激自己年轻时立下志向,因为当年的决心坚持了一生的习惯、志向、操守、兴趣而让自己受益,才使得一生没有悔恨。
勉行,一是要鼓励自己立了志,就要认真去做;二是要勉励自己,行动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志向。我们前面讲的“立志”,不光是要立志向,同时也要立身。